□本报记者 马晓媛
“应积极创新动员农民的政策措施,简化乡村建设项目审批办法,让农民主动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引导农民参与、推动乡村振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水利水电建设技术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陈旭斌日前接受采访时说。
当前,小型农田水利、污水处理、道路建设等农村小型建设项目,建设管理程序较为复杂,不少项目建设照搬城市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方式,与农村建设的要求有所不符,影响了新农村建设进度。有些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政府热、百姓冷”和“政府干、农民看”等现象。
陈旭斌介绍,以广东省揭阳市为例,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动指导下,各区县制定出台《简化农村项目建设流程指导意见》,对小型农田水利、分散化污水处理、村巷道硬底化、乡村风貌提升、美化绿化等进村入户、技术要求不高、村民能够自建的农村小型工程项目,推行由村级组织和农民工匠带头人承接的村民自建方式来组织实施(简称“农民工匠法”)。“农民工匠法”明确了责任主体、建设主体、施工主体,对监督管理、建后管护、资金管理作出相关规定,简化了立项、设计、图审、编制预算、财审、招标投标、监理等流程,有效缩短了农村项目建设从动议到落地实施、建成结算的时间,解决了资金使用的“最后一米”问题,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让农民在小型工程建设中增加收入、得到实惠,也充分调动了农民参与家园建设的积极性。
效果让农民检验,成效让农民受益。“‘农民工匠法’省略了很多‘卡脖子’环节,大大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进一步细化简化农村项目建设流程,在小型水利工程等具体项目中采用‘农民工匠法’,多快好省组织实施农村小型工程项目建设,对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美丽乡村大有裨益。”陈旭斌说。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20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