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陈旭斌(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本报通讯员
李夏/摄
□本报记者 林若箐
“实施河长制之后,不到一年时间,我家门前那条溪有了巨大变化。这在以前真是难以想象!”提起河湖管理,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工作经历的老水利人,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技术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陈旭斌感触颇深。
陈旭斌老家在广东省揭阳市登岗镇,中漓溪流经此镇。提起那条溪之前的模样,陈旭斌有些忧伤:“小时候,溪水清清,景色宜人。但在前几年,它一点都不美,水污染很严重,水浮莲密密麻麻,把水面遮盖得严严实实,恶臭飘散,刺鼻难闻。”
但近些时间,陈旭斌常常每隔一两个月就要回趟老家。问及原因,陈旭斌笑着说:“现在不一样了,河长制实施之后,中漓溪变化巨大。去年清明假期还是之前的模样,等到端午假期回家,水浮莲明显少了很多。今年元旦再回去,水浮莲基本不见了,臭气也闻不到了……”细数中漓溪的变化,陈旭斌连连点赞,“这么短的时间,能有这么大的变化,真是多亏了河长制的实施!”
“每次回家陪父母在河边散步,心中乡愁的滋味更浓了。”陈旭斌笑着说,“看到老家河流面貌变化,我很高兴。作为一名水利人,我很自豪。”
陈旭斌在基层走访调研的时候,经常听到群众赞扬河长制工作,但作为水利系统的人大代表,他对河流有着更高的期待。“广东是受台风影响频繁的地区,多年以来河底淤泥积累,河床抬高,过流能力下降,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对于河流承载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陈旭斌说,“现在水清水畅了,但还要关注‘装水的盆’,关注水面以下部分,提高河道的承载能力,有效保障河道和周边地区的防洪安全。”
“我家门前那条溪变美变清了,我希望全国的河流都能变清变美,让每个人都愿意在水边停留,真正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陈旭斌说。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19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