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基本情况
三板溪水电站是国家“十五”重点能源建设项目、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电站建成后,水库淹没涉及全县12个乡镇中的9个乡镇80个村320个村民小组8350户37594人,其中农村移民24321人,淹没土地面积44.2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36平方公里),淹没耕地面积8949亩(其中水田6680亩、旱地2269亩),淹没房屋总面积130.6万平方米。剑河县搬迁复建4个集镇,1个县城,成为贵州省移民人口最多、复建任务最重、安置难度最大、最容易引发矛盾纠纷的水库移民县。2006年以来,剑河县积极引导广大移民、失地农民及江河捕捞渔民依托库区水资源,大力发展网箱养殖,将其作为县内重点产业来抓,成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帮助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库区水产养殖成为剑河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2014年,部分农民出现违规超面积养殖。从2015年1月开始,剑河县停止了对库区网箱养殖的申请审批。
二、清理整治实施情况
2017年,根据中央环保督察组要求,三板溪水库库区水产养殖网箱因严重影响水质而被列为主要整改内容之一,限期全部予以拆除。剑河县境内库区养殖网箱涉及南加镇、南寨镇、敏洞乡、柳川镇、南哨镇等5个乡镇的695户养殖户,截至2018年5月12日,全面完成2829.2亩养殖网箱的取缔工作,完成率100%,2018年5月19日通过州级验收。清水江剑河县3个监测断面优于或达到Ⅲ类水体,达标率为100%。
但同时,在拆除工作中还涉及养殖网箱附属物483个需要拆除,其中已拆除194个,因资金未能及时兑现,库区还有289个未能拆除。2018年间,剑河县柳川镇、敏洞乡、南寨镇、南加镇的沿河两岸村民在三板溪库区(剑河段)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先后违规搭建或将养殖网箱附属物守鱼棚改造成钓鱼棚,通过租赁供他人进行钓鱼而以此营利。截至2019年3月,三板溪库区(剑河段)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两侧皆已密布钓鱼棚,对河道航行及行洪安全造成影响,且其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安全隐患及环境污染问题也较为严重。
三、清理整治成效
针对三板溪库区(剑河段)乱象丛生的问题,剑河县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和涉及乡镇深入库区进行排查摸底。经查,剑河县柳川镇、敏洞乡、南寨镇、南加镇共有289个水域内违规构筑物(含钓鱼棚),侵占水域面积约20345.6平方米。截至2019年11月15日,清水江三板溪库区剑河段289个水域内违规构筑物的拆除整改工作全面完成并申请销号。
四、经验做法
1.河长亮剑,高位推动,抓好落实
为进一步加强河湖管理保护,维护河湖生态健康,剑河县根据省河长制办公室《关于河湖“清四乱”清理整治情况的通报(黔河长办〔2019〕12号)》《关于加快推进贵州省河湖“清四乱”的通知(黔河长办〔2019〕22号)》等文件要求,及时将“剑河县柳川镇、敏洞乡、南寨镇、南加镇沿河两岸村民擅自在清水江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三板溪库区)搭建钓鱼棚”问题作为剑河县河湖“清四乱”问题列入重点整改整治范围,并要求于2019年11月底前彻底整改完毕。
对此,剑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并明确由分管副县长负责牵头推进;成立了整改整治工作专班,制定了相关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整改时限,对照问题清单落实整改措施,确保问题清理整治到位;发布剑河县人民政府通告,就相关事项和要求进行了全面公布和告知。期间,剑河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多次带领县河长办、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等相关部门实地督查工作推进情况。
2.部门联动,勠力同心,全面清除
针对三板库区(剑河段)水域内的违规构筑多且分布广的实际情况,明确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从县水务局、县地方海事处以及涉及乡镇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贵州省河道条例》等法律法规,对三板库区(剑河段)水域内的违规构筑物户主下达了相关法律文书,并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和思想动员等工作。截至2019年10月20日,先后出动160余人次和60余车(船)次,下达执法文书共计528份。
2019年10月22日,从各县直相关部门及涉及乡镇抽调近120人组成“执法拆除(取缔)组”,正式依法开展强制拆除工作。为减少拆除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由县地方海事处执法船将违规构筑物(含钓鱼棚)拖至附近“利于拆除、便于停靠”的码头进行集中拆除,做到“水上事,岸上办”。
在剑河县各相关部门及涉及乡镇的积极协作、强势推进下,经过24天,平均每天100余人的现场强制拆除,剑河县水域内违规构筑物强制拆除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剑河县分别于2019年10月29日、11月6日、11月9日、11月15日先后完成了敏洞乡、柳川镇、南加镇、南寨镇片区水域内违规构筑物清理拆除工作,并向黔东南州河长办申请销号。
3.利民为本,扶管并重,巩固成效
问题整改完成后,为巩固提升治理成效,防止问题反弹,剑河县积极引导库区群众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切实解决库区群众后续发展问题。剑河县依据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制定产业扶持政策,鼓励引导养殖户发展特色产业、成立合作社,推广生态养殖,参与旅游开发等,实现群众上岸改行转产,还湖于民。同时,以此为戒,深刻反思,举一反三,按照中央及省州相关精神,将河长制工作落到实处,扎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坚决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严格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一是及时筹集网箱拆除补偿(补助)资金,按期完成网箱养殖户拆除网箱补偿(补助)资金兑现工作,让老百姓安心。二是继续加强开展行政执法,整合各方力量依法有序集中整治剑河库区水产养殖,科学合理规划,切实做好库区水体保护工作。三是强化矛盾防控排查,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做好稳控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强河湖水库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将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深入强化宣传,提高群众的法律认识和觉悟。五是进一步加强库区水域常态化监管,避免出现反弹。六是筹划引导各乡镇实施大水面生态养殖,明确大水面生态养殖牵头合作社和相关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库区移民、渔民、贫困户等参与大水面生态养殖,既达到生态环保的目的,又保证因网箱拆除后没有任何收入的库区失地渔民、移民不返贫,同时确保库区失地渔民生活可持续性发展,实现移民、渔民安置,确保按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七是举全县之力围绕剑河县“十三五”期间确定的钩藤、小香鸡、食用菌、生猪养殖等主导产业建设,帮助养殖户顺利转产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