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韦圣乾
“志兴,快点起来给我照亮,我去担水了……”小时候,我在睡梦中经常被妈妈的这句话叫醒。
我的老家在贵州省正安县洪泉村毛雨莲组一个半山腰上,尽管村名“水味十足”,但实际却非常缺水。
全村共有百余户人家400余人,但只要连续天干3周以上,后山上用水管接来的水就不够用了,全村基本依赖那口只有小桌子那么宽的水井来“解渴”。如果遇到旱情,天一亮,水就被其他村民挑干了,去晚了,只能看到那混浊的水凼凼。跑了几次空趟后,妈妈便学“聪明”了,半夜叫上我去挑水。
每天早上不到5点,鸡才第一次打鸣,天还没亮,妈妈便赶紧起床,一边在屋中间收拾那两个笨重的木水桶,一边催我起床给他打亮,到院坝下坡800多米的水井去“抢水”。在昏昏欲睡中才走出房间,妈妈便急忙将不知多久没换过电池的手电筒塞进我手里,半催半拉领着我出门。
妈妈担着桶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用手电筒发出的微弱的光给她照亮。尽管只有800米的山路,由于小路只有25厘米宽,加之母亲只有1.5米的身高,每次都只能担一小桶水。装满我家的大水缸,需要半个小时。装满之后,妈妈会累得气喘吁吁,然后休息几分钟再去睡觉……
2014年的一个晚上,我在大学图书馆自习时,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我很惊讶,妈妈很少给我打电话。原来,我们所在的地方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干净的自来水就安到了水缸旁,通水的那个晚上,她迫不及待地让爸爸打电话,想第一时间告诉我这个好消息,还拧开龙头让我听听哗哗的流水声。隔着电话筒,我都能感受到妈妈脸上的笑容……
2015年7月,我大学毕业后,考入习水县水务局工作。习水县处于大娄山山系西北坡与四川盆地南缘的过渡地带,地质切割较重。加之地下煤层丰富,由于长期采煤,引发地下水渗漏严重,水落地便无影,导致大部分农村地区饮水困难。
有一次,陪同《遵义日报》的一个记者下乡到隆兴镇永盛村采访农村饮水工程,老支书张强胜拉着我们去看他的一件“老宝贝”,我们当时还奇怪,是要看什么“老宝贝”呢。看到他所说的“老宝贝”时,我们惊讶了,那是停在院子里的一辆破损的三轮车,轮胎已经瘪塌了,其他零部件已锈迹斑斑……
张强胜说:“以前因为干旱停水时,特意买辆三轮车从隆兴镇街上拉水到半山腰,装入可装数吨水的大罐子,可用半个月左右。水价每吨2元,不贵,只是3公里的上坡路,难拉得很,豆腐盘成肉价。”三轮车已累计跑了6000多公里,大概来回了1000多次。
“自来水通到家里后,三轮车可以彻底地‘退休’了!”张强胜调侃道。
如今,像张强胜一样,习水很多地方老百姓已喝上干净的自来水,他们不再“望穿秋水”。
十八大以来,习水县累计向上级争取水利建设资金36.5亿元,其中投向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达2.9亿元,共解决全县农村饮水安全人口38万人。
每当回到老家时,看到老乡们不再为喝上一口干净的自来水而犯愁;每当工作下乡时,看到农户家中水缸里水满满的,我为这五年来我们的水利建设而自豪。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于中国人来说是工作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相信在下一个五年,水利行业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习水县将彻底结束工程性缺水、季节性缺水的历史。
从“望穿秋水”到清水长流,感动常在。加油,水利人。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17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