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孟砚岷
自治区成立60年来,宁夏大力推进以黄河为中心的防洪工程治理,如今,黄河之畔的一道道堤防,守卫着黄河的安澜,也为沿黄河两岸群众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生命屏障”。
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镇高滩村是黄河中卫段地势较低的地方,加之河道河面窄而弯曲,一旦遇到比较大的洪水,顶冲作用明显。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历几次重大汛情,今年62岁的村民张文俊印象最深的还是1981年那次洪峰流量为604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当时老的堤坝,都是土办法,用土打下的,抵抗力不行,洪水一冲刷就倒塌了。”说起当年的情景,张文俊至今心有余悸。
如今,高标准黄河防洪工程的兴建,黄河中卫市沙坡头区段堤防设防标准达到了20年一遇,让高滩村的村民彻底告别了一到汛期就提心吊胆的日子。
中卫市治河办副主任孙治平介绍,这一段堤防的高度比过去的地方提高了近1米5左右,堤防宽度由6米现在变成了13米,整个防洪能力的提升,给整个高滩村的村民在安全保障上提供了双保险,一个是不塌岸,第二是洪水不漫堤。
位于平罗县境内黄河中段的四排口,因河段属粉细砂河床、典型的游荡性河道,河势摆动频繁,险工点密集,自古就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记者在现场看到,通过实施黄河二期采挖取直截流工程以后,主要是理顺河势,解决游荡性河床的摆动问题,整个河床从滨河大道到河床平移了一公里,为黄河的安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九曲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这条“物竞天择”的“黄金带”,聚集着宁夏65%的人口、43%的耕地和80%以上的产业,创造了宁夏90%以上的GDP和财政收入。
2008年以来,宁夏启动实施了集防洪、交通、生态、旅游、文化和城乡建设为一体的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对黄河进行系统治理。
49岁的马生林是吴忠市黄河管理所河道管理员,35年巡护河道经历,亲眼见证了河道环境的变化,他笑呵呵地说:“现在环境特别好,晚上大家都来这儿,散步的、慢跑的,还有呼吸新鲜空气的,这个地方已经变成吴忠的一块绿肺了。”
通过近二十年的防洪工程的建设,宁夏全面完善了区段防洪工程体系,提升了抵御洪凌灾害的能力,区段防洪标准提升为20年一遇,局部段落达到50年一遇,也有效带动了周边生态景观功能的提升,沿线累计新增湖泊湿地69万亩,植树造林超过了200多万株。
统计数据显示, 2008年以来,宁夏共治理河段80余处,新建加固坝垛1211道,护岸80公里,建成了黄河标准化堤防416公里,建成了黄河宁夏沿线以堤防工程为基础的416公里的滨河公路,有效的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保障了重要引取水口安全,为农业增收提供更加可靠的水利保障。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