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新 轩玮 通讯员
刘志鹏
2019年9月、2021年10月,在黄河之畔的郑州和济南,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黄河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擘画宏伟蓝图,为治水兴水指明前进方向。
3年来,山东紧盯加快现代水网建设、落实“四水四定”原则、推进水生态保护治理等重大任务,聚力黄河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水利建设投资落实工作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等次连续保持A级;2019年至2021年,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连续3年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十三五”时期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连续7年、实施全国水土保持规划连续3年在国家考核中蝉联优秀等次……
现代水网体系日益完善
山东紧盯加快现代水网建设,2019年至2021年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410亿元,水安全保障工程体系不断完善。
3年来,黄水东调、引黄济青改扩建等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先后建成,初步形成集供水、防洪、灌溉、生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调水工程体系,通过南水北调、胶东调水、引黄济青、黄水东调等,实现全省水资源统一调度。建成大型水库庄里水库以及57处中型水源工程,新开工建设烟台老岚水库等46项抗旱水源工程。基本完成小清河、徒骇河、马颊河等骨干河道重点河段防洪治理,以及128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防洪减灾能力显著增强。建成规模化农村供水工程571处,90余个县(市、区)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集中供水率、规模化供水率分别提高97.1%、97.6%、81%,历史性解决了111万农村群众饮水型氟超标难题。积极对接国家水网建设,出台山东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及行动计划,“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2143亿元。
节水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
山东严格落实“四水四定”,稳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省用水总量稳定在220亿立方米左右,主要用水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3年来,节水立法步伐不断加快,建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召集人的省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山东省节约用水条例》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狠抓节水约束管理,将万元GDP(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等控制指标,纳入对各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健全完善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用水定额标准体系。强化节水市场驱动,16市全部出台城镇居民阶梯水价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对特种行业用水高额征收水资源税。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出台了全国首个综合性节水激励政策文件,94个县(市、区)建成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省级机关和省直属事业单位全部建成节水型单位,发展节水志愿者1万余人。
近两年来,山东投资213亿元,新建65处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农田灌溉面积从2016年的7742万亩,增加到2021年的8000万亩,2021年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647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约8个百分点。山东以占全国约1%的淡水资源,灌溉了全国约6%的耕地,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为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山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以河湖长制为牵引,统筹推进河湖清违治乱、水土流失防治、生态补水补源等工作,持续改善河湖面貌。
截至目前,山东共落实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7万余人,动真碰硬整治河湖违法问题9万余处,实现明显河湖违法问题“动态清零”。科学编制“一河(湖)一策”,全面完成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创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346条(个)。扎实开展河湖水量分配和生态流量管控,跨设区市的主要河流和水库全面完成水量分配。2019年以来,通过调引黄河水实施生态补水20.9亿立方米,重点河湖生态状况明显改善。狠抓水土流失监管和治理,2019年以来,全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040平方公里,连续3年实现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22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