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郭冬阳 隋欣
骄阳盛夏,齐鲁热土;水汽蒸腾,万物勃发。
6月25日,山东聊城位山引黄闸,伴随着第一铲土的挖出,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工程(山东段)开工。参加开工仪式的建设者们热情澎湃,蓄势待发。
与此同时,山东黄河河务局其他11座率先开工的引黄涵闸改建工地上,装载机、挖掘机机声轰鸣,重型卡车穿梭,施工紧张有序、热火朝天。
站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凝眸回望,从项目萌芽到正式开工,看得见工程建设开工准备工作扎实推进,看得见山东黄河人“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责任担当。
为有源头活水来
汩汩黄河水,润泽阡陌间。
自引黄灌溉工程实施以来,山东境内陆续建立63座引黄闸。这些工程支撑了沿线农业、工业和生态近1/3的用水需求。
近年来,受黄河下游河床下切、河势变化、渠道淤积等因素影响,不少引黄涵闸引水工程日渐乏力,亟待改建提升。
随着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在山东迈向纵深,沿黄区域高质量发展亟需黄河水保驾护航。引黄涵闸改建工程已经迫在眉睫。
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工程涉及山东沿黄7市13县(市、区)共22座引黄涵闸,总投资11.54亿元。这是黄河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山东黄河首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也是国务院重点推进的55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实施后,可以恢复并全面提升黄河下游引黄供水能力。精准的调度系统将大大提高用水效率,保障黄河水浇灌更多的沃野,改善更广的民生,保护更好的生态。
带着水利人的殷殷嘱托和沿黄群众的翘首期盼,山东黄河河务局一起跑便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全力以赴,快马加鞭。
沉鳞竞跃向涛头
从0到1的跨越,最为艰难。
2017年起,山东黄河河务局开启项目可研阶段相关工作,陆续开展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地质灾害性评估、实物指标确认意见、城乡规划选址许可、环境影响评价、洪水影响评价等前期工作。
截至2020年,3年时间里规划者在项目涉及的数十个区县留下数不清的脚印。
2021年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棒,顺利交接。
这场接力赛跨入“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攻坚阶段,山东黄河河务局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为先导,立下“背水一战”的军令状。
精准施策,压茬推进。为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作为项目法人单位,山东黄河建设中心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后,便提前制作方案,全力以赴,精益求精,针对不同难点、痛点拔钉清障,力求抢出攻坚的实质性成果。
以“快”为准绳,压茬推进各项节点任务落实落地,坚决做到事不过夜,不断自我加压把招标周期压缩到最短。6月14日,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工程(山东段)服务招标在20点完成评标。工作人员抢抓时间,终于赶在23点上传了中标公告,诠释了何谓分秒必争。
“把目标咬得再紧一点,把步伐迈得更快一点。”无数甘做工程建设“铺路石”的黄河职工日夜付出,是项目进展时间一次次压缩的坚实保障。
匠心独运立标杆
每一个节点,都是一次新跨越;每一次跨越,都标识着新的高度。
从2008年济南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摘取“鲁班奖”,到2022年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工程开工,时代在变,不变的是建设者“守初心,担使命”的高度自觉。
新政策如何解读?风险如何避免?“快”与“准”如何找到平衡?全新的工程对山东黄河提出更高的标准。
山东黄河河务局以打造精品工程的态度,把高标准贯穿到项目开工准备的全过程,从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做起,精益求精打磨细节,为开工建设夯实基础。
全力服务重大项目,领导班子牵头挂帅,成立工作专班,突出抓主、抓重、抓急、抓难,聚力破难攻坚。
头雁领飞,群雁紧随。项目参与者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在实战中践行把工作“做细、做实”的承诺。
在涵闸改建实施方案制定过程中,工作人员把建设管理关键程序、施工关键工序的时间节点细化到天,研究涵闸建设各个环节,逐闸分解年度投资计划,为确保实施方案准确全面,先后修改十余稿,力求设计方案做到无盲区、无死角、全覆盖。
移民迁占中,面对部分标准变化,山东黄河河务局提早谋划,3月即着手部署征地移民协议委托工作,编制全新的协议范本。由专人多次与有关县(区)人民政府就征地移民政策和协议条款进行沟通。在各方通力协作下,2022年开工项目征地移民安置协议于6月20日完成签订,落实了移民实施工作主体。
建设者以“标准高一点,制度严一点,执行狠一点”的较真态度,一遍遍校对,形成高质量招标文件;聘请法律顾问深度参与项目过程,严格合法性审查,为项目推进扫除障碍。
河渠相拥焕新生
接力赛仍在继续,接力棒的每次传递都让目标更加清晰。
工程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后,山东黄河河务局将全面践行“双高六出”工作理念,争创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创出“黄河速度”,坚持“黄河质量”,不断追求卓越。
致力于管理创新,构建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主线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将项目施工现场的智能管理作为突破口,充分利用“三个全覆盖”的硬件设施,建立一个涵盖项目参建各方的建设管理信息化协同体系,提高管理效率,为山东黄河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保障。
始终把“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作为每一次奋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群众的“点赞量”来衡量工程建设的“含金量”:
一方百姓呼唤一渠滋养民生的“致富之水”,沿黄地市呼唤一泓哺育城市的“发展活水”,绿色屏障呼唤一湾改善环境的“生态之水”。
这些期盼的声音,激励着山东黄河把这项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切实建好。三年后,一座座全新的引黄涵闸将以傲人的姿态矗立在黄河两岸。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
从这里出发,“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承诺正谱成诗、绘成图,镌刻进奔腾的黄河和沟渠的滚滚浪涛之中。“牢记嘱托走在前,勇担使命开新局”的豪情在齐鲁大地激荡。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22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