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讯 (通讯员
葛迎红)位于河南省兰考县城北12公里的东坝头,是九曲黄河最后一个大拐弯处,呈“U”字形,因地势险要,素有“豆腐腰”之称。滚滚东流的黄河水好似金龙摆尾,在此由东西走向变为了南北走向,所以,东坝头在黄河治理中占有重要位置。2017年以来,兰考黄河河务局在属地政府的鼎力支持下,融合打造东坝头“黄河湾”水利风景区。其悠久的历史、壮观的水利工程、震撼的大河美景,吸引众多民众来此“打卡”,节假日高峰期客流量日均1万余人。
推动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
1道坝、16座垛、12段护岸,29道防洪工程组成了全长1513米的东坝头险工,壮观的河道工程像一位忠于职守的“卫士”,护送着万里长河在这里完美转身、安澜入海。兰考黄河河务局凭借“黄河最后一弯”的独特地理优势,秉承“打造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现代水管理”的建设理念,综合运用系统思维、“文化+”大融合思维及艺术化思维,将东坝头独有的黄河历史文化资源转变为集水文化、水法治、水经济于一体的综合效益展示平台,“一园”“一馆”“一广场”“十二景观”的设计思路应运而生。建成后的景观像一台时光机、一本回忆录、一个影片播放器,将黄河文化、红色文化、法治文化、党建文化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传递满满的正能量。
打造凝聚精神动力的党性教育基地
在东坝头险工矗立着一座“毛主席视察黄河纪念亭”。亭中立青石碑,碑阳正对黄河大转弯,上刻毛主席“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嘱托,碑文记录着毛主席1952年、1958年两次视察兰考的工作经过。近年来,兰考黄河河务局以此亭为核心,在纪念亭两侧打造了黄河文化围廊,通过“黄河起源”“河道变迁”“治河方略”“兰考黄河”等篇章讲述黄河治理的历程,时刻提醒兰考治黄者要牢记毛主席视察黄河时的殷殷嘱托,鼓舞兰考治黄人为实现黄河长治久安而不懈奋斗。
兰考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东坝头是当年焦裕禄书记带领兰考人民战风沙、治盐碱、除内涝的主战场,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过的地方。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兰考,专程赴东坝头险工询问黄河防汛情况,了解黄河滩区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并在东坝头险工14垛凝望“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的壮观景象。围绕东坝头险工14垛,兰考黄河河务局与属地政府共同打造了焦裕禄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黄河河道变迁研学点和兰考黄河洪水防御讲解点,一时汇集了社会各界的“聚光灯”,成为兰考东坝头又一个文化“闪光点”。
兰考黄河河务局通过充分研学伟人足迹,以讲好中国共产党治黄故事为抓手,以“一部黄河史记、一首黄河悲歌、一段伟人足迹、一座治黄丰碑、一腔护黄情怀、一条研学之路”为主线,通过雕塑设计、景观设计、艺术装置设计、植物配置设计等工艺品,在“特色和精品”“研和学”“文化与互动”上下足功夫,打造展示黄河文明,传承黄河文化,突出兰考黄河特色的中国共产党治黄故事讲述地——万步研学之旅,并使其成为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助推中国共产党党员坚定“四个自信”,凝聚精神动力的党性教育基地。
如今,兰考东坝头已成为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的重要宣传窗口。“毛主席视察黄河纪念亭”“研学步道”“焦裕禄精神现场教学点”“1952文化园”“工艺教学坝”“治黄文化长廊”等多重特色景观依河而建,成为当地群众追捧的“打卡地”。人们在此既可以感受明清河道的历史沧桑,又可以欣赏现行河道的波澜壮阔;既能领略铜瓦厢古镇的繁华,又能感受现代防洪工程体系的震撼。“兰考东坝头也为兰考乡村振兴的蓬勃发展助力添彩,成功打造成为一张黄河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兰考黄河河务局局长胡云英说“兰考东坝头承载着丰富的红色文化、黄河文化、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险工工程稳定牢固,近年,地方政府大力发展红色教育和红色旅游,我局抢抓发展机遇,明确自身职能定位,在当好地方政府的参谋助手的同时着力将东坝头打造成为兰考黄河对外的一张靓丽名片,为兰考高质量发展及周边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环境,这也将是我局对黄河文化的开拓方向和发展目标。”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2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