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11月7日讯(通讯员 梁宁)11月5日上午,在三峡175米蓄水期间,长江委副主任杨谦带队赴长江重庆江段,乘船开展库区水生态环境监测调研工作。
“这艘测船48米长,8米宽,时速每小时30公里,左右配备全自动采样装置,可实现两百米范围内水质自动监测,是我国内河最大、最先进的水环境监测船……”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调研组一行登上停靠在嘉陵江朝天门码头的长江水环监2016号,逐层察看监测船的布局及船上设施设备,详细询问关键设备的技术参数和运行状况。
测船很快到达第一个采样断面——嘉陵江长江交汇口,监测人员开启采样吊臂,下铅鱼分表、中、底三层采集水样;随后将水样移交到船上实验室,开始现场水质检测分析……“通过对这个监测断面的水质分析,可准确反映出嘉陵江汇入长江对干流的水质影响,”监测人员向调研组汇报。
在船上会议室,调研组听取了监测人员关于三峡库区水生态环境分析报告。“自三峡工程首次蓄水以来,和原天然状态相比,水文情势已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监测人员介绍说,通过多年研究成果表明,三峡成库后,库区干流水质总体稳定并略优于成库前,主要断面的年度水质类别为Ⅱ-Ⅲ类;支流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水平未发生显著变化,但生境变化较大,部分支流水华现象时有发生。
杨谦对随船巡测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他说,“水生态环境监测监测工作内容复杂、专业程度高,水保局监测中心人才密集、设备先进、技术领先,多年来,通过持续开展三峡水库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今后,要继续强化技术力量,加强监督性监测等工作,用数据说话,为长江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水资源管理与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据悉,自三峡水库历经135米蓄水、156米蓄水、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为保证水库不同蓄水期的水质安全,水保局监测中心于每年春秋两季对三峡水库重点支流进行巡测,并在库区持续开展了常规监测、专项检测、监督监测、自动监测等多种形式的全方位监测、评价与研究工作,完整掌握了三峡水库蓄水前与不同蓄水期水生态环境特点及变化规律。
长江委水保局局长王方清、重庆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参加调研。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