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呼吁采用“绿色系统”加“灰色系统”治理水污染。 记者 李先明/摄
本报讯 (江苏采访组)“现在全国推行河长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个突出问题——一些河长不知道怎么治河。这可能会在治水过程中造成重大浪费!”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11月12日在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召开的首届河长制暨治水高峰论坛上提出如此忠告。
任南琪院士在作题为《海绵城市理念与黑臭水体治理对策》的主旨演讲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在强调自然、生态、绿色的生态环保理念,我们要充分考虑人类活动对自然产生的影响,要优先考虑更多地利用自然力量来治水。
任南琪说,在治水实践过程中,河长们面对现实存在的黑臭水体,往往在“灰色系统”——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技术上下功夫多,而对“绿色系统”——湿地等自然净化能力重视不够。他透露,有的省通过制定法规要求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提升为Ⅳ类,这样的标准就意味着很高的建设、运行费用。有一个城市要提升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招标报价高达1.8亿元,而事实上如果采用“绿色系统”加“灰色系统”的处理方式只要3000万元就足够了。
任南琪说,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过高、过度治理污水,对于能源、资源、财力等消耗很大,甚至还可能造成大气污染。
任南琪说,作为治河的统筹决策者,一些河长往往重在选择“单元最佳”,而实际上“单元最佳”不等于“系统最佳”。在考虑黑臭水体治理对策时,只考虑污水处理厂的作用而忽视自然净化能力的做法,会造成重大浪费。
任南琪提出了城市治理黑臭水体的建议,即建立源(源头)、厂(污水处理厂)、网(排水管网系统)、河(城市内河或内湖、湿地)一体化的治理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自然的净化能力。
任南琪倡导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以重点解决城市涝灾与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实现各种水资源统筹管理保护与利用,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缓解热岛效应,确保社会水循环能够与自然水循环相互贯通。
任南琪还对农村水污染治理的方向提出建议。他说,我国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居住分散,污水难以集中,不能照搬城市污水处理的模式,应当根据地理地貌、环境水质等条件和要求,综合考虑成本、管理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选择以“绿色系统”为主、“灰色系统”为辅的解决方案。
无锡市副市长蒋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深表赞同。她说,无锡高度重视充分运用天然河湖、湿地等的自然净化能力,基层已有成功实践,正准备组织推广。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19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