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四川采访调研组
“半夜起来,等着石头里的水渗到坑里,再一瓢一瓢地往水桶里舀。”冬春季缺水时节,四川省仁寿县民权村村民曾斌和乡亲们都有趁深夜人少找水的经历。
结束这份窘迫与辛酸的,是近年来仁寿县强力推进的一号民生工程——全域安全饮水工程。这是支撑仁寿发展的百姓福祉。
着眼全域 进村入户
仁寿县是典型的丘陵大县,县境内无大江大河,年人均水资源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4,属重度缺水地区,且1/3的土地面积位于海拔较高的二峨山区和荣威山脉,大量农户自备水源常常是“望天井”,季节性缺水现象突出,水量、水质无保障。
2010年,仁寿县委、县政府提出“让农村群众和城区群众一样喝上安全水”的目标,规划建设统筹城乡全域的安全饮水工程,投资16.6亿元,建设“一洞五厂六线”骨干工程和“进村入户”饮水安全工程。
以水质优良的黑龙滩水库为中心,建设1条取水隧洞和5大水厂,再以5大水厂为起点,建设6条供水主管线,每条主管线上以分支方式,通过分级加压串并联原乡镇供水管网,扩大辐射偏远乡镇,推进供水管网进村入户。
目前,这张覆盖全域、统筹城乡的供水网络已经建成,全县已有60个乡镇570余个村(社区)130万城乡居民喝上黑龙滩的安全水、优质水,其中识经镇龙主村、松峰乡双塘村等村(社区)供水距离最远,约65公里,通过三级加压实现供水,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饮水不安全的突出问题。
吃井水、集雨水、等送水的日子一去不返。
统筹城乡 强化保障
絮凝,沉淀……黑龙滩水流进文林水厂,在网格中依序处理。
厂长苏立介绍,文林水厂日供水5.5万吨,与县城水厂并网运行,可满足全县52个乡镇的百余万群众饮水安全。
仁寿县委、县政府把安全饮水近年来作为一号民生工程,成立县委书记挂帅的统筹城乡安全饮水工程推进指挥部,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快速推进;采取对上争取、金融融资、群众自筹、建立基金等方式落实资金保障,推行以城补乡、以工补农,依规核定初装费和供水水价;加大黑龙滩水库水源保护力度,统筹城乡供水调度,安装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实施城乡供水水质动态监管;着力解决农村饮水“喝不起”的问题,全县群众终端水价统一为2.8元每吨,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1.3元每吨的优惠水价。
仁寿县城乡供水实现了同源、同网、同质、同价,2012年被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评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据县水务局副局长龚玉兵介绍,仁寿县正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大力推进全域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同时,加快城乡供水信息化建设,按照智慧水务的发展要求,建设仁寿县全域供水信息中心,负责全县供水工程信息化管理、供水调度指挥、管网巡查、快速抢修和应急处置等,实现全县城乡供水在线监测和统一调度。
饮水解困 精准到人
水泥路边,76岁的李学良老人正和老伴坐在屋前小憩。挂在墙上的“精准扶贫明白卡”显示,这一家人属于因病致贫。明白卡上有六项刚性脱贫指标,位列首位的“安全饮水”一项划着“有”。这一点很好确认,水管就装在外墙边,拧开龙头,水流急冲而下。
宝飞镇镇长杨力介绍,每一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庭都优先、免费装上了自来水,并且享受着优惠水价。
初冬的果园村洋溢着丰收的气息,路边的果树上坠满柑橘。转弯下坡,就来到房建英的家。她家是因学致贫,去年从“沟底下”搬迁到果园村,以前的路面只有一拃宽,喝水只能用担挑。易地扶贫搬迁后,自来水管免费铺进了家里,水质水量与城区无异,价钱却不足一半。
记者查阅2016年12月出台的《仁寿县建档立卡贫困户饮用水优惠政策的实施意见》获悉,饮用水优惠政策限于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减免的初装费由县财政按“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确定的初装费标准据实补贴,贫困户每月每户3吨(含)以内的水价按1.3元每吨交纳,差价分别由县供排水有限公司及县乡镇水厂承担,私营供水差价由乡镇政府和私营供水业主各承担50%。
据仁寿县供排水管理总站吕菊英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安装自来水1.8万户,累计补贴自来水初装费1.2万余户,补助资金6000余万元。
饮水解困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环节,正因全域供水网络的延伸而落到实处,成为仁寿县长远发展的关键支撑。
(采访调研组成员:董自刚 席晶 刘彦海 张灯林 朱光荣 蒋文 吕菊英)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18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