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6月19日讯 (通讯员 吴霞)6月20日,浙江省正式进入梅雨期。今年以来,三门立足实际,多措并举,以“五化”模式全力做好各类防汛工作。
一是防汛准备常态化。突出范围、深度、时间三要素,通过自查、复查、督查三步骤,不间断地开展水库、山塘、海塘等专项防汛大检查、防汛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查细找准做好防汛隐患整改,汛期和灾害性天气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二是防汛体系网格化。健全县、乡、村三级防指组织机构,更新调整并公示5700余名防汛责任人,并层层签订责任状,并对基层防汛责任人到岗履职和值班备勤情况进行实时检查。同时开展了25场次专题防汛工作培训,不断提高基层防汛综合能力。
三是防汛抢险专业化。建立健全由水利、公安、武警、消防等部门组成的专业应急抢险队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防汛演练,配齐抢险救灾装备。目前,全县共建立专业突击抢险队伍5支共254人,储备袋类物资5.02万条,沙石料3500多m3,救生衣289件,雨具359套,橡皮艇15艘,照明灯具100多盏等抢险物资。
四是防汛动员全民化。通过广播、电视、网络、乡镇LED显示屏及手机短信等媒介,结合防汛知识培训、宣讲等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宣传防汛防台知识,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现已先后开展各类防汛培训25场次,到乡镇(街道)指导50余次,发放各类防汛宣传手册5000余本。
五是防汛决策信息化。依托“全省群测群防整体提升项目县”工作和已建成的智慧水务村级会商系统,在全市率先将群测群防与智慧水务有效结合,成功构建“智测群防”平台,通过延伸到各个村、社区和部分基层防汛责任单位577处基层防汛会商终端,实现了防汛信息化和远程化,报汛速度和准确率大大提高。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