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炮台湾公园

中国水利网站1月26日讯 (记者 欧阳田军)2013年上海首次启动的“堤防十景”评选结果出炉,北外滩国客中心堤防、徐汇滨江堤防、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文化滨江堤防、太浦河堤防、外滩滨水区堤防、陆家嘴滨江堤防、明珠湖·西沙湿地海塘、碧海金沙海塘、黄浦南园滨江堤防、梦清园堤防等榜上有名。当记者走访这些堤防时,欣喜地发现,以前仅用作防汛功能的滨江堤防正悄悄变身“景观公园”。
太浦河堤防岸边绿树成荫,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长廊”;十六铺堤防形似远方飘来的云,又像翻滚白浪的海燕;陆家嘴滨江堤防既保留码头文化特色,又坐拥东方明珠等现代都市景观的……这些和周边景观融为一体,同时具有安全、生态、文化功能的新型堤防,正悄然转变为百姓心中的“景观文化公园”。
上海滨江临海,地势低平,覆盖“千里江堤”和“千里海塘”的堤防工程共同构筑起城市防汛安全的生命线。其中“千里江堤”包括黄浦江干(支)流及上游拦路港、红旗塘、太浦河,涉及11个区,总长度484公里;市堤防设施管理处副处长张健明介绍,如今,堤防建设围绕“安全、景观、生态、文化”为核心,开展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研究,打造了一批集安全、景观、科技、文化、休闲为一体的新型堤防,改变了老堤防脏、乱、差的传统形象。
美观,是上海新型堤防工程“变身”的第一步。位于黄浦江西岸,北至新开河、南至东门路之间的十六铺堤防全长630米,墙顶高程6.9米,是按照千年一遇防汛标准设计的一级水工建筑物。防汛墙结构设计因地制宜,将地下空间体临江施工期的维护墙、使用期的外墙以及防汛墙结构整合为一体,即采用“三墙合一”地下连续墙体结构。目前,十六铺滨江公共开放空间绿化率达到50%以上。漫步在十六铺滨江堤岸上,可以看到堤顶景观平台上一组飘逸起伏的曲线形玻璃棚,被形象地称为“浦江之云”,已成为十六铺地区的新地标。
不仅美观,防汛墙还兼具多重功能。位于东大名路以南,东起高阳路,西至溧阳路,堤防长约1240米的北外滩国客中心堤防就将美感与功能性融汇在一起。同时,这里还是国际客运码头所在地,优越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为优良的邮轮母港,可满足3艘8万吨级国际邮轮同时停靠,具备年接纳100万人次游客进出上海港的能力。
文化与历史内涵也被赋予新型堤防之中。徐汇滨江是上海首个以滨江景观整体开发概念营造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通过岸线改造和绿化覆盖率的提升,徐汇滨江打造出了上海唯一可以驱车饱览黄浦江景色的滨江景观大道——龙腾大道,并预留有轨电车道,设置多重休闲空间。记者昨天从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国庆期间,第二届西岸音乐节将在徐汇滨江堤防隆重上演;而位于此的德美术馆、龙美术馆争取年底竣工开馆;未来,利用工业历史元素油罐构建的演艺中心、水边的阿芙蒂娜剧场……这些综合现代与历史的文化平台也将在徐汇滨江一一呈现。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4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