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河泵站新貌

又是一个丰收年

党员学习
□记者 孟砚岷
“下了班车,走上5里土路,山脚下的一派平房,就是黑水沟泵站。一年四季风沙大,早上起来,被褥上、地上一层沙子”9月1日,吴河泵站一年一度的夏灌圆满结束。53岁的张黎云站长难得放松了下来,“话匣子”从27年前说起。
父亲是陕西支宁人,年轻时来到宁夏同心县,在公安战线默默扎下了根。受父亲的影响,1983年12月参加工作,1992年9月聘任泵站副站长,1994年5月处聘任泵站站长,1996年6月被任命为泵站党支部书记、站长。先后在老黑水沟泵站、李堡泵站、田营泵站、石峡口泵站、唐圈泵站、新黑水沟泵站,扩十一泵站,吴河泵站等单位工作。
说起老站长,认识他的人没有不竖大拇指的。工作以来,担任过运行值班长,检修班班长,副站长,站长等职务。不管在什么岗位,做什么工作,他都不怕苦,不怕累,全身心地去投入。
1997年7月,石峡口地段连降暴雨,西河大渡槽有一排架基础被洪水掏空,顷刻排架倾斜,直接威胁西河大渡槽整个垮塌的严重事故。他不顾个人的安危,立即冲向石峡口水库大坝。接好零乱的闸门电机引线,关闭了泄洪闸,保住了西河大渡槽。
“党员就要认真负责,吃苦在前”。1993年7月递交入党申请书时,张黎云下了这个决心。1999年6月27日,一场历史罕见的暴雨夹带着冰雹来势汹猛,倾刻间渠满了,冰雹直入渠道高出渠面 2米多厚,形成了近10米长的“冰雹墙”。在山洪入渠、冰雹肆虐、水漫渠堤的危险时刻,他带领泵站职工冒着生命危险参与抢险。为了及时到达抢险地点,不被洪水卷走,他与泵站职工手拉手组成人墙趟过水。在抗洪抢险的主战场,带领泵站职工背草袋的背草袋,打土截的打土截,在渠里一干就是七、八个小时,一直坚持到水退,腿烂了无知觉,手破了不理睬。在他的带领下,固七干三峰沟一带堆积渠道的冰雹被有效疏通,曹家大沟、红果子沟渡槽的险情被有效排除。他的身体也因此烙下病根。
2012年11月2日大风造成杂草拥挤在东一支渠道,清水河渡槽进口被杂草堵塞,眼看着渠道水位急速上升,他带领职工和前来援助群众,一边打捞草一边打开退水,经过10多小时的奋战,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的发生。
作为泵站负责人,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把安全生产放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抓管理带队伍放在首要位置来抓,把抓各项经济指标放在同安全生产同等的位置来抓,安全管理和汛期的防汛常抓不懈,确保渠道行水畅通,机电设备正常运转。
院内,绿草如茵,繁花点点。站外,丰收在望的田野美如画卷。“今年是1973年以来最旱的年份,玉米产量预计在1800到2000斤”站在自家的水浇地里,吴河村农民吴林喜上眉梢。依靠30亩玉米,发展舍饲养殖,家庭年收入达到5万元。
位于吴忠市同心县丁塘镇吴家河湾村的吴家河湾泵站,是固海扬水工程东支干渠的第一级泵站,在遭遇今年严重旱情后,完成了同心县河西镇、丁塘镇,9个自然村近3万人畜饮水和近4万亩农田灌溉保障任务。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对于张黎云和同事来说,群众增收,生活幸福,乡村美丽,就是最好的褒奖。他被评为全区水利系统先进个人,多次被管理处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优秀干部等荣誉称号。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