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滴灌带就是一个宝
□记者 孟砚岷
“一箱100元,1斤4块钱,箱子盛袋子装,自己来选,都是刚揪下的瓜”,6月14日,从早晨开始,马兴的手机就成了热线电话,挨个定下购买斤数,反复说明来村上的路线,忙得早饭都吃不上顿囫囵饭。
在利通区高闸镇,马兴可是响当当的人物:30年前靠种瓜致富的他曾被当选为全国劳模,在人民大会堂的全国群英会上交流过经验。至今还保持着当地第一个种西瓜,搭拱棚,第一个流转土地扩大规模和天然绿色种植的记录。
埋头实干,心思灵活、依靠科技,再加上土地盐碱化改造,古老汉渠边的水地越来越好种了,瓜也越来越甜了,一亩地除去开支,净收入在8千元。谈起今年的好收成,马兴首先夸起节水灌溉的好处:“技术人员说节水在20%,以我的经验,最少节水在40%哩!”
说起水利基础设施改造带来的变化,马兴很是感慨:过去沟深的人站进去只有半人深,现在沟道整治后变宽、变深了,人进去都看不见了。而且土渠进行混凝土预制板砌护,解决了灌溉用水紧张和排水不畅的“老大难”。
每年春秋两季农田水利建设,镇上都将设施农业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土地首先进行治理。种植关键时期,镇领导带上水利站、农技站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帮助解决各种难题。
进入6月以来,当地西瓜陆续上市,其他瓜农忙着往集市送货,马兴却在家里当起了电商,互联网“吆喝”生意风生水起。酒香不怕巷子深,慕名上门购买的客户络绎不绝,40亩核心产区的拱棚西瓜,目前销售已过三分之一,今年新品种黑皮西瓜还没有成熟,按照打时间差的计划,最早也要半个月后才能采摘。
“在9成熟时才能揪瓜,这样能保持甜度和口感,不能为了挣钱就丢了品质。” 60岁的马兴谢绝了拿着现金跑到瓜地的客户,他话不多,但语气透着坚定。
35个年头,36次种植,从1983年在自家1.2亩承包地开始干起,如今马兴西瓜成为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的品牌农产品,示范带动周边乡镇农户种植2万亩拱棚西瓜,数百农户直接从中受益。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