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姜丽敏
7月以来,受持续强降雨及上游来水双重影响,鄱阳湖水位突破有水文记录以来历史极值,经历着1998年以来最为严峻的防汛形势。
滔滔洪水袭来,江西省上饶市水利局闻汛而动,分批派出水利专家30余人分赴鄱阳、余干、万年3县,形成抵御洪水的中坚力量。
7月7日晚7点半,上饶市水利局副局长王运先带领潘海军、夏候志等专家,率先从上饶出发赶往鄱阳。一路夜色如墨,暴雨倾盆,平常2个小时的路程用了近3个小时才赶到。作为第一批抵达的水利技术专家,他们立即参与当地防汛会商会议,研判形势并提出意见。
“我先出发,你马上再带几个人跟上,尽快!”7月8日,鄱阳县防汛应急响应提至Ⅱ级。汛情就是命令。当晚,上饶市水利局总工程师胡国华接到局党组书记刘好先通知,火速抽调人员组成第二专家梯队前往增援。
7月11日,江西省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市水利局再度集结一支20余人的队伍,分头进发。
此时奔赴抗洪一线,责任重,压力大,环境险恶。然而在水利干部的字典里,没有“退缩”“畏惧”。“汛期到一线提供技术指导,那是水利人分内的事……往年在圩堤四五十天的‘持久战’也经历过,习惯了。”被点名的专家交接好手头工作,集结,出发。
洪水来势汹汹,7月1日至12日,鄱阳湖水位连续8天涨幅0.4米以上,单日最大涨幅0.65米。很快,鄱阳县大大小小圩堤全面告急,险情频发,水利专家们一时抢手。7月8日凌晨至15日,专家们处置昌洲乡穿堤管涌险情、制定昌江圩城区段砌筑子堤挡水方案、协商问桂道圩堤堵口现场施工方案、核查沿河圩团林乡渗水点、指导排除向红圩大面积脱坡险情和碗子圩电排站泡泉群及塌陷除险……截至目前,驻守鄱阳的专家已累计处置险情100余处,其中较为重大的有13处。
“不要慌!”身处危急的救灾环境,专家潘海军言行间也不失从容。7月8日,昌洲乡中洲圩附近一处民房门前平台下出现渗水。“这个情况不好搞,除非把房子拆掉来观察。”周围人群一筹莫展。
“附近曾经出现过裂缝没有?”潘海军问。得到肯定答案后,随即交代人员采取“上游以裂缝为中心从两边填土,下游加强观察”的办法,找到水流发生变化的地方即是险情点。一番开“方”下“药”,难题很快迎刃而解。
在滨湖大县余干,听说市水利局专家组来了,电话里一句“兄弟,赶快过来!”欣喜信赖之情溢于言表。从古埠联圩到枫富联圩,再到康山大堤……水利专家手机电话不断,上一处险情刚排除,立即被车子接去下一个点。
7月11日下午4点,余干县金埠联圩出现穿堤建筑物渗漏,现场的潜水救援人员不敢贸然下水检查。组长胡国华接通知后快速率专家抵达现场,给出处置方案。经过一番激战,当晚10点多险情得到控制。乡镇干部为来不及吃晚饭的抢险人员端上一大锅热腾腾的卤子面。大家纷纷说,那是他们吃过最香最美味的面。
驻局纪检监察组组长游何国说,通过这次抗大洪救大灾行动,真正认识了水利干部。7月11日晚,他正带着几位专家在别处巡堤,接到万年县古埠乡沈长圩出现塌方的险情通知,立即赶往处置。一夜鏖战,险情终于得以控制。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周边4000多亩农田保住了!此时,现场坐镇的专家才以救生衣为枕,草地为席,抓紧睡上一会儿。
要当机立断,在最短时间拿出最有效的方法;要因地制宜,让方法具备可操作性,取得最好的效果……专家给出的处置办法要接受洪水的检验,分量之重可想而知。平时不善言辞的水利干部,紧要关头,大胆建言献策。这份底气和信心,根植于深厚的专业基础,蓄养于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迸发于敢于担当的胸怀气度。
“专家一来,就有主心骨了!”大堤管理局负责人和乡镇干部说;“到现场后,该怎么干听专家的。”武警江西总队训练基地一位队长说;“有他们在就放心!”余干县主要领导说……
夜以继日、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各圩堤之间的水利专家,是抗洪一线的“定盘星”“压舱石”。
眼下,鄱阳湖水位虽呈缓退态势,但圩堤前期长时间处于高水位浸泡,后期遇降雨易出现老问题新风险交织现象。上饶市水利局技术专家组继续坚守抗洪一线。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20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