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12月30日讯 (记者 钟建平 通讯员 石鹏 张建华 陈学阳)江西赣江是鄱阳湖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第一大河,数十种鱼类在此繁衍、栖息。每年4至6月是鱼类的繁殖季节,每年都有大量赣江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等的洄游鱼类溯流而上,从鄱阳湖经南昌、丰城、新干,最终到达峡江以上的赣江中上游段产卵,此后鱼卵随着激流向下游漂浮孵化,形成鱼类特定的越冬、产卵与索饵的洄游路线。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运行后,如何破解大坝阻隔江水自然流淌,造成赣江峡江段水文条件发生变化,影响对水流速度、温度敏感的鱼类的生存繁衍,曾是摆在工程勘测设计中的一道难题。从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了解到,峡江水利枢纽工程鱼道监测设备已于今年9月初安装完成并投入运行。自9月10日至10月23日,共监测到游入游出鱼13种、5.5万尾。专家表示,该枢纽的鱼道过鱼数量基数大,过鱼效果也比较好。
建成后的峡江鱼道位于从上游而下的右岸,宽3米,由一级一级的水池组成,包括上游鱼道(出口段)、坝体过鱼孔口、下游鱼道(进口段)、集鱼系统及补水系统等组成部分。鱼道出口设计水位为46.00米(最高运行水位)至44.00米(预泄消落),进口设计水位为36.61米(9台机组全开发电流量相应下游水位)至33.00米(2台机组全开发电流量相 应下游水位)。
在项目筹备阶段,各方就对赣江的水生生物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在枢纽设计方案中加入鱼道设计的方案,为“四大家鱼”、鳡鱼等鱼类打通“生命通道”,让珍贵的鱼儿“越过”大坝,溯流而上,繁衍生息。项目组按照主要过鱼种类的繁殖习性,结合工程地形条件及下游水位变化范围大等特点,采取了“横隔板式”的竖缝式鱼道过鱼设施设计,既保证4月至7月底主要过鱼季节鱼类溯游繁衍需要,又兼顾其他季节的过鱼需要。鱼道过鱼孔设计流速设计为0.7米/秒至1.2米/秒,流速可以满足四大家鱼的上溯需求。同时,在鱼道底部适当加糙,降低底部流速,使其适应一些游泳能力相对较弱的鱼类通过。
据监测,自今年9月10日至10月23日,监测到的过鱼种类主要包含鳜、大眼鳜、银鲴、鳊鱼、黄颡鱼等13种鱼。小鱼(鱼长20厘米以下)游出数量15217尾,中鱼(鱼长20厘米至50厘米)游出数量为15649尾,大鱼(鱼长50厘米以上)游出数量为1249尾,游出鱼数共计32115尾;小鱼游入数量为12616尾,中鱼游入数量为9733尾,大鱼游入数量为626尾,游入鱼数共计22975尾。据统计,游入游出鱼数共计55090尾。其中,9月过小鱼24778尾,中鱼14241尾,大鱼1279为,总计40298尾;10月过小鱼3055尾,中鱼11141尾,大鱼596尾,共计14792尾。按日计算,每日过鱼数量为1252尾。从目前来看,鱼道过鱼数量基数比较大,过鱼效果也比较好。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6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