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4月25日讯 时下,走进广袤的江西省金溪县农村大地,处处是春耕备耕的忙碌身影,乡间田埂间处处可见一幅幅劳作的生机景象。近日,笔者来到金溪县廖坊灌区杨家山汤家村,放眼望去,一条条笔直、逶迤的渠道阡陌交错,主渠水流不断,支渠细水长流,村民正在水田有条不紊的劳作,好一幅美妙的“田园画”。
汤家村地处廖坊(大型)灌区末端,正在田间劳作的村民汤文华的告诉笔者:我们这边有耕地面积800余亩,由于我村地处灌区尾端,过去有260多亩农田要靠天吃饭,因为灌不到水,有的田都荒废了好多年了,去年县里在我们这里实施“小农水”项目,将过去杂草丛生、淤塞不清的田间水渠,全部铺上U型槽和预制块,你看现在水流多畅通,我们再也不用为水发愁了。
像这样大面积不受干旱困扰的中小型灌区在该县还有60余处。2009年,金溪县被列为国家第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得到上级水利和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截至2012年底,该县已多方筹资1.26亿元,其中争取国家投入2050万元,省级投入2150万元,县级配套1175万元,组织受益群众通过‘一事一议’投劳折资2640万元,整合农业开发、土地平整、扶贫等其他涉农资金4450万元。对被称为灌溉设施最后一公里的灌溉渠道末渠工程进行更新改造,按照 “灌排结合,旱能灌,涝能排,水能顺畅进田,机械能便捷下田”实施要求,高标准实施“小农水”建设项目,着力改善农村水利灌溉条件,恢复末渠工程灌溉面积,破解灌区工程最后一公里灌溉难题。
项目实施3年里,该县共完成了66座大、中、小型灌区进行改造建设,项目涉及该县13个乡镇的92个村委会,总改造农田面积17.96万亩,共完成渠道整治390.9公里,使过去许多边远山区的2.75万亩 “望天田、冷浆田”从此不再“干渴”,过上了旱涝保收的日子。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