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滕红真
2018年夏,江苏省徐州市丁万河公园。80岁的梁开银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走下台阶,走近丁万河。“以前的丁万河又脏又臭,现在是国家水利风景区,比公园还‘公园’呢,每次来都心情舒畅。”他感叹道。
1960年,梁开银全程参与开挖当时还仅是排水沟的丁万河;1984年,作为琵琶村村主任的他又带工参与疏浚丁万河。如今,他漫步河边,享受着经过综合整治后的河流的美丽。岁月逝去,梁开银成为河流变迁的历史见证者,而丁万河又在华丽转身中,见证了徐州这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到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的涅槃新生。
与巨变的时代共舞,让这条仅有12.5公里长的小河,成为江苏省唯一上榜的全国“最美家乡河”。跟随“2018中央及行业媒体走基层——走近最美家乡河”采访团,记者走近这条承载城市振兴转型梦想的河流。
从历史中走来——一条小河牵起两条大河
“丁万河位于徐州市鼓楼区西北部,西起‘丁楼村’,位于故黄河之上;东至万寨港,与京杭运河相连,故名丁万河。”在鼓楼区政府办公室,徐州市文史专家田秉锷一边指着墙上的地图,一边介绍。
准确地说,丁万河是一条没有源头的河流,一条被洪水冲出的河道,但却是一个重要桥梁,连接起故黄河和京杭运河。在拥有深厚楚汉文化的徐州,丁万河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的历史烟云,不免多了些传奇色彩。
站在丁万河楚园大孤山石坝遗址处,田秉锷将丁万河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
丁万河的前身即黄河夺泗的分洪道之一。汉武帝元光三年,黄河决口,冲入淮河最大支流泗水,下泄入海。此次黄河夺泗维持23年,即被堵塞。南宋建炎二年,黄河再次决口,开始了七百年夺泗入淮的历史。
公元1679年,康熙下令开挖河道,修筑大孤山石坝,冲出“水线河”,即今日丁万河。乾隆一生六下江南,四次徐州巡河,增筑黄河北岸新堤,切开黄河大堤,河流一泻而下。
…………
从历史中走来,丁万河豪气不改。带着对楚汉英雄的礼赞,走过帝王时代的峥嵘,坚守泄洪的使命,迎来分洪道的新生。
1984年,由于故黄河和云龙湖地势高,徐州市面临“头顶两盆水”的洪涝威胁。徐州市政府决定疏浚“大孤山分洪道”,并改名为丁万河。当年11月,3.5万民工冒严寒、斗冰雪,手挖肩抬开挖河道,苦战60天,终于胜利完成土方任务。
自此,丁万河承担起上游故黄河分洪和九里山以北的排水任务,并向徐州市区补水,同时为20万亩农田提供灌溉用水。
小小丁万河,承载大使命。只是她不承想,随着河水潺潺流淌,更多的治水故事在被诉说。
在发展中蜕变——一条河流折射城市转型
在孤山社区居民王秀春的记忆中,曾经可以游泳、摸鱼的丁万河慢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两岸布满煤炭码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横流的臭水沟。
弹指三十年,曾经具有城市防洪、调水、水环境改善等多项功能的丁万河,伴随老工业基地徐州的飞速发展,步入困境。
此时,以“一黑一白一杆枪”为主导产业,即以发展煤炭、水泥、香烟著称的徐州,亟待经济转型。鼓楼区委书记龚维芳说:“水环境的不断恶化,与徐州打造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极不协调。只有改善生态环境,才能真正造福百姓。”
丁万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快速展开。2010年年初,沿河共计113家化工小企业搬迁;2011年,鼓楼区在全市率先关闭沿线17家小煤码头,迁移关闭附近40家煤沙堆场及各类养殖场;2012年,按照“打造徐州市最美河流”的要求,总投资4.3亿元的丁万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开工建设。
“坚持系统治水的理念,工程在兼顾防洪与生态安全的同时,还注重人水相亲,提升综合效益。”鼓楼区农水局局长李明海说。
工程对12.5公里河道进行疏浚,护岸采用直立挡墙及斜坡式生态护坡,改建小型水利配套建筑物13座,对河道两岸10米宽进行绿化,内设3米宽游步道,临水设置栈道、亲水平台。河道沿线还铺设排污管网,排污口直接接入主污水管网。
沿着游步道行走,一路可见楚园、防灾公园、两河口公园、词赋石刻及水韵诗廊等大量特色景观,周边孤山、龟山、青山等山体绵延相连,山光水色,花开飘香。
昔日黑煤黄沙的集散地,一条污浊的 “龙须沟”;如今岸绿景美的景观河,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蜕变重生的丁万河,用她的移步换形、天然美韵,迎接每一个游览者。
这让王秀春高兴坏了。作为收藏达人、汉文化爱好者,他及时捕捉到了徐州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在丁万河边大孤山上开起了古陶奇石博物馆,展出不同时期出土的汉代陶俑。
独特的水文化和楚汉文化,让丁万河别具韵味,愈发美丽。2015年11月17日,丁万河荣膺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2017年,入围全国“最美家乡河”。
“伴随丁万河的脱胎换骨,徐州这座老工业基地城市也在转型中新生。”徐州市副市长毕于瑞说,徐州已先后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等称号,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获评“2016中国人居环境奖”。
向未来延伸——生态河流提升城市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2月在徐州市贾汪区潘安采煤塌陷区整治工程考察时强调,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实践证明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关键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如今站在丁万河边眺望,鼓楼高新区、龟山文博小镇等具有创新文化意蕴的新兴产业强劲勃发;万科城、苏宁等房地产品牌也抓住机遇,在河畔建设居住区;极地海洋馆、丁万河水街、水美乡村等重大项目正在规划。努力打造长三角北部地区知名水文化景区的丁万河,正进一步吸引人才、资本和技术集聚。
以环境留人,以产业聚人,丁万河水环境面貌改善带动沿岸经济快速发展,成为这座老工业基地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缩影。
曾经依煤而立的徐州市,如今正充分发挥“公铁水”资源汇聚优势,围绕建设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高地,全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在徐州高新产业集聚地鼓楼云创科技园内,当被问及为何落户徐州时,金狮堂国际视觉科技有限公司华东大区总经理魏鑫坦言,徐州城市功能辐射区域较大,近年来持续向好的居住环境、生态环境更成为他们选择这里的重要原因。
目前,徐州明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综合性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四大定位”,并制定实施经济、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科教文化“四个中心”建设三年行动纲要。
如何成为淮海经济区真正的CBD?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说,总书记一句“徐州像杭州了”,为徐州发展指明了方向,徐州要走出绿色发展新路子,提升中心城市生态竞争力。
生态促发展,环境惠民生。在徐州,以丁万河治理为代表的系统治水,正在使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社会文明相得益彰。
“现在沿河百姓享受着水清岸绿的生态福利、经济福利,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都自觉爱护丁万河,守护着家乡美呢。”孤山社区主任、丁万河社区级河长吴继领说。
流过沧桑现华容。丁万河,见证了徐州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蝶变。如今,这条富有魅力的新水岸,正为徐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18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