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让河湖清澈 让碧水畅流
———江苏省射阳县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纪实
 
分享到:
2018-08-23

  □通讯员 郭开国 张慎传

  河堤女贞、红叶石楠掩映,岸坡铺满马尼拉草,河里碧水流动,就连鱼儿也回来了……生态治理后的江苏射阳经济开发区陈洋街道办事处伍份一中沟水景交融,构成一幅唯美的生态画卷。

  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之本、生态之基。近年来,射阳县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群众健康为根本出发点,坚持绿色发展,加大污染防治,强化环境监管,持续推进河长制工作,竭尽全力让河流清澈、让碧水畅流。在今年上半年省财政厅、水利厅组织的农村河道管护绩效考核中,射阳县达到优秀等次,从河长制到“河长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三级河长齐心合力护河治水

  按照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射阳县逐条落实河湖管理主体和维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构建起职能清晰、体制顺畅、责任明确、经费落实、运行规范的河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016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河长制的意见》出台,为射阳县水治理指明了努力方向,并随即全面推行实施河长制。自此,县委书记、县长有了一项新的任务——担任县级总河长。和他们一样,25名县处级负责同志、202名正科级干部和344名村(居)党总支书记分别走上县、镇(区)、村三级河长岗位,全县村级以上河湖河长制全覆盖,共同承担起治理河湖的重任。全县23条省级骨干河道、1座中型水库、173条大沟、1026条中沟、2358条骨干沟有了“监护人”。

  与此同时,县发改委、水利局、公安局、财政局、环保局等部门作为县河长办成员单位,握指成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共同对河湖负责,构成环环相扣的河湖管护责任链条。

  “一把手”任河长,既是河流守护者,又是治理责任人。2017年,县级河(湖)长集中组织巡查就达4次,现场落实整治事项126件。镇、村河长按照每月不少于一次的要求开展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网箱清除、农业面源污染、“三乱”整治等问题,采取“一事一办”,限期整改到位。2017年,射阳县河(湖)长制推行年度工作一次性通过省、市级验收。

  今年以来,已有24位县级河长开展35人次巡河活动,县领导主持召开河长联席会议4次,部署所任河长、湖长的河湖“三乱”整治工作。镇级河长累计巡河2346次,村级河长累计巡河5368次。

  “河长制,也可以说是领导干部‘包干制’。通过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把各级党政‘一把手’推到了生态保护第一责任人的位置,使原本无人管的河流有了‘主人’。”县河长办负责人告诉记者。

  长效管护蹚出治水管水新路

  河长制在推行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顺畅的运行机制。射阳县因地制宜,创新管理保护机制,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在建立长效运行机制上蹚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新路。

  8月18中午12点,在必威电竞是干啥的 镇三河村一条骨干河道边,两名环卫工在河长的带领下,在打捞水面漂浮生活垃圾,他们腰间都系着一个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刚刚打捞上来的杂物。这是全县河长工作的一个缩影。

  为切实提升河湖管护水平,县政府按照每公里4000元的标准落实骨干河道管护预算,各镇区对照“有制度、有协议、有人员、有经费、有考核”的“五有”骨干河道长效管护机制,确保长效管护不留死角。常态化开展河道巡查、保洁和堤岸养护等工作,其实绩作为年度党政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将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考核就相当于给河长们戴上了‘紧箍’,有利于促进河长们更好地履行责任。”河长办负责人介绍,“县政府根据农村河道长效管护工作要求,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河长’及镇区农村河道管理‘河长制’办公室按照检查或考核意见提出整改方案,及时整改到位。县财政根据考核结果,拨付年度长效管护补助经费。对考核不合格的镇区,由县‘河长制’办公室予以通报,并限期整改。而对所属河道水质恶化,且考核得分靠后的责任人,严格实行‘一票否决’。”

  从源头治理,才能长治久“洁”。河里的问题根子在岸上,射阳县各级河湖长按照各自责任范围,坚持河里与岸上一起抓、协同管,全面实施水环境整治工程。今年,射阳县新建县污水处理厂达标尾水下排管网,对县城航道河、晨光河、工区河等骨干河道进行整治,杜绝污水直接入河。同时,继续实施沟河轮浚,对农村530条大中小沟、2263条条排沟进行高标准疏浚,完成土方1039万方;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完成境内骨干河道河坡生态防护林建设。

  继续加大水染污防治力度,全面提高侧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确保130多万亩农田化肥用量大幅递减。按照一户一池收集发酵处理,着力推行农业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尤其严格管护射阳河、明湖两大饮用水源地,让百万城乡居民喝上干净水。

  全民参与营造治水浓厚氛围

  走进射阳县农村,每一条河都有“归属”对象,一块块“河道管护责任牌”醒目可见,河道名称、管护范围、管护内容、管护标准、河长姓名、管护责任人员、监督电话等一目了然,一下子拉近了村民与河长的距离。

  “在河长的带领下,我也主动加入到房后这条沟的整治中。就在家门口,眼皮子下,河水碧了,垃圾无了,心情也跟着舒畅了。不像以前河内水花生、浮萍草等泛滥成灾,塑料袋等垃圾杂物遍布河床,河道时常受阻,特别是夏季,散发出阵阵臭味,十分难闻,而且给行洪防汛也带来一定影响。”四明镇塘合村多年“依水而居”的周为柱指着屋后边的河道高兴地说。

  在合德镇,有一位名叫李泉的退休教师,他义务清理河道16年,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护河翁”。2002年退休后,李泉看到社区内的河道污染严重,于是自备工具打捞垃圾,这十多年来,除了刮风下雪,老人几乎从不间断。2017年,县河长制办公室特地向他颁发“民间河长”证书。

  “河道保洁管护光靠干部根本忙不过来,有了我们这些常驻河边的民间河长,干部们也能腾出精力专注河道治理、沿河造景等事情。”李老告诉记者。

  “民间河长”,就是各镇区在“河长制”管理办公室的基础上,根据辖区河道管护工作量大小,通过公开竞聘,选出一批群众公认、身体健康、做事踏实的村民,担任河道“管护员”,并签订动态管理、末位淘汰合同书。目前,全县公开竞聘中沟级河道以上、纳入名录管理的专兼职“管护员”3130人,每年用于河道管护的经费达2600万元。

  如今,在各级河长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争做河流守护人。从巡河、打捞垃圾,到查找隐患、污染源,再到为治水建言献策,他们毛遂自荐,主动参与,承担日常巡查、宣传教育、监督举报等职责,成为河湖保护的巡查员、参谋员、联络员、示范员、监督员,共同守护着射阳的一泓清水。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8月23日

郭开国 张慎传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江苏金湖县:多部门联合执法打造南水北调清水廊道
江苏金湖:全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
江苏省淮阴区淮沭河淮阴闸行洪流量达537立方米每秒
江苏省淮阴区研究部署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新沭河行洪流量超历史最大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betway苹果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