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3月30日讯 近日,淮安市水利局开展水环境治理专项行动。
一是加强河湖保护与治理。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河长制”责任体系,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在全市河湖水库塘坝等全面推行河长制,重点河湖实行一河(湖)一策。
二是落实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强化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和结果运用。控制用水总量,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实施水资源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提高用水效率,推行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严格入河排污口审批。
三是保障饮用水源地安全。开展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推进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加强水源保护日常管理,加大巡查和执法力度,开展饮用水源地集中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影响水源安全的各类违法行为;强化应急体系建设,建立饮用水源地实时监测监控系统,定期监测、检测和评估。
四是强化地下水管控。坚持分级分区管理、用水总量与水位双控管理,重点加强3个地下水超采区水位动态监测;严格控制深层承压水开采,地热水、矿泉水开发应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在全市持续开展地下水开采专项整治活动,对符合取水许可条件的地下水井补办取水许可手续,对不符合取水许可条件的地下水井组织封填。
五是推进重点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水环境治理。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河海兼顾、河湖(库)联动,加强部门联动和协作,形成水污染综合防治新机制;科学确定生态流量和生态水位,研究制定基于生态流量保障的水量调度方案;发挥国家相关投资的引导作用,推进市场化融资,吸引社会投资实施重大工程。
六是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重点实施退圩还湖,生态清淤、入河河道整治等水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水源涵养、生态清淤、湿地建设、河湖岸带生态阻隔等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和提升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状况;制定实施“城市河道轮浚计划”,城区34条主要河道全部纳入3年一周期的生态清淤范畴。
七是完善水环境监测预警机制。组织水功能区和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划定市级水功能区,对新增的水功能区选定监测断面,做到全覆盖监测;加大水功能区、饮用水源地、入河排污口水量和水质监测力度,实时、准确运用水质信息和评价结果;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体系,完成全市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现状评价;加大应急监测和快速监测能力投入,修改完善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7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