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天鹅来到大沙河

大沙河七星公园

大沙河湿地

风景秀丽的大沙河 赵卫国/摄
□通讯员 王世萍 苗永柱
昔日“臭水沟”,今日“母亲河”。大沙河的华丽蝶变,正是焦作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焦作市坚持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大沙河生态治理、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工程、城区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一系列城市水生态建设点睛之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态支撑。
昨日,记者漫步大沙河畔,只见清澈的河面上,一群群白鹭惬意嬉戏,与波光、与岸上游人融为一体,分外和谐,已经开放的5个节点公园也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据了解,项目建成后,大沙河防洪标准将提高到50年一遇,绵延35公里长的大沙河生态治理区,将成为城市环境持续升级的引擎,连接南北的新纽带、新地标。
变化来自哪里?“四水同治”!
如何强力实施?顶层设计、高位推进!市委书记王小平,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多次一线调研,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工作快速落实。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焦作市水利局以“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的决心和干劲,坚决打好这场焦作水利建设和城市发展史上的宏大战役。
三年规划,总投资278.94亿元的8大类64个项目,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2019年以来,全市累计实施“四水同治”项目62个,完成投资83.65亿元;全市黄河水、沁河水、丹河水、丹江水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市民饮用丹江水的覆盖面和河湖生态景观水面不断扩大;节水型社会和节水型城市建设工作快速推进,水资源节约利用率不断提高;河湖生态治理力度持续加大,河长制工作深入推进,城区黑臭水体现象基本消除,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施了一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防洪排涝体系日趋完善,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
非常之举,非凡之作。全域开花的“四水同治”结出丰硕之果,一批高标准打造的精品工程为精致城市、品质焦作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今年4月24日,王小平调研大沙河时要求,以“城市会客厅”的理念打造滨河景观带,以“自然修复”的理念打造生态涵养区,以“主题文化”的理念提升文化品位,以“生物多样性”的理念丰富生态群落,以“公园城市”的理念打造发展高地,以“工匠精神”的理念打造精品公园,真正把大沙河打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承接地、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未来焦作发展的中心轴。秉承这一理念,一系列提质工程正在完善,“城市会客厅”气质将更加迷人。
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工程6个节点公园向市民开放,南水北调纪念馆、南水北调第一楼全面开工;城区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已完成4条河道开挖和景观绿化建设,工程建成后将防洪标准提高至50年一遇,满足城市防洪排涝需要;通过全面推行“河长制”、农村安全饮水等多点发力,河湖清“四乱”排查整治有力推进……
焦作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付希强表示:市水利局将以“学湖州晋江、促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聚焦影响四水同治重大工程推进中存在的土地、融资、征迁等突出问题,沉下去、摆进来,出主意、想办法,加快破解关键瓶颈,以更严更实的作风、克难攻坚的勇气全力完成今年“四水同治”的建设任务,为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