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浩 特约记者 胡荣华
“老人家,您家水龙头有水吗?”“家里水够喝吗?”“经常停水不?”
5月的一天早上8点,天空下着小雨,贵州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挂牌督战第十四工作队的队员们已来到罗甸县龙坪镇道角村仙人洞组的一户分散式供水农户家中,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每天行走两万步
4月中旬前完成前期“督”的工作,提出问题整改清单;4月底前完成前期“战”的任务;5月进行再排查,以督促战,完成全部整改任务;6月进行查缺补漏再完善。按照这个进度表,工作队抓紧时间开展各项工作。
连日来,贵州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挂牌督战第十四工作队42名队员跑遍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独山县、长顺县、荔波县、罗甸县、平塘县、三都水族自治县等6个县,边督边战。
雨太大,到农户家中避一避;错过饭点,买些干粮垫一垫;天太晚,打着手电也要把工程点看完。队员们每天早上7点出发,跑贫困村寨,走田间小道,访水源水池,看水质水量,队员们每天的行走步数都在两万步以上;晚8点返回后,再进行数据整理、开碰头会、梳理反馈意见、安排第二天工作行程……队员们每天的睡眠时间平均仅有5个小时,但大家毫无怨言。
党旗在一线飘扬
为抢占4月—5月“窗口期”,第十四工作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让党旗在督战一线飘扬。
16名党员冲锋在前,重点关注未脱贫人口所在村组,重点走访分散供水贫困户,按照见人、见事、见时间、见责任、见终端、见成效的“六见”要求,做好台账登记,紧盯问题台账“销号”整改。
时间紧,任务重。“留给工作队的时间有限,各县完成整改也需要时间。”工作组党员带头在出发之前熟悉排查标准和整改要求。一旦在督战中发现问题,即要求村干部、网格员须在当日向所在县水务局报送问题情况和整改要求。
因地施策提效率
如何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工作队的队员们不断总结经验,把工作想在前、干在前。
工作队充分发挥村干部和网格员了解当地情况的优势,在前一天晚上确定需要排查的村、组和村民名单后,由县水务局通知相应村组的村干部和网格员待命。工作队到达后,由他们担任向导,把饮水工程位置、供水系统管护情况、消毒设备安装运行情况、群众用水保障情况等逐项摸排清楚。
“老乡,这个自来水已经装上消毒设施了,可以放心使用,记得要烧开了喝……”队员们在督战工作中,还当起了义务宣传员。在督战工作中,一些群众指出安装消毒设施后自来水有异味,队员们就有针对性地加大安全饮水宣传引导,及时消除群众顾虑。
截至目前,第十四工作队已完成6个县51个乡镇(街道)575个村2 429个工程点的核查工作,累计走访贫困户10 098户,核查饮水工程2 430余处。
“总之一句话,就是要保障老百姓有水吃!在督战中,我们注重因地施策,该整改的整改,该采取应急供水的立即落实,切实提高工作效率,确保5月底前全部完成任务,彻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助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第十四工作队队长张波说。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20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