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陈贵忠 通讯员 杨婧
“阿里堡河要着重解决垃圾入河现象,翁溪河重点解决河面乱堆乱放以及治理河床淤积问题……”在贵州省福泉市水务局副局长习祥洪的办公桌上,可以看到一沓河道整治的“病历”,上边详细标注着每条河道的“病因”、开出的“药方”以及最终“疗效”。
自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福泉市一直在寻找科学治理河道的方法,答案随着实践深入而愈发清晰——每条河的“病因”不同,要因河制宜,方能显现效果。福泉市组织干部和河道所在村两委一起对辖区内的每条河流进行地毯式摸排,逐条汇总,拍照登记。联合多方力量,绘制污染物分布图,详细标注各污染源分布情况,并针对不同污染源,制订相应河段污染源“一河一策”整治方案。
石板河:“大数据+河长制”助力河道保洁
让每条河流都重换新颜,既是福泉市推行河长制的目标所在,更是每个福泉人的殷切期望。
来到福泉市牛场镇朵郎坪村,村子里炊烟缭绕,沿石板河逆流而上,河中碧波荡漾,一派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村民李大爷高兴地说:“以前大家保护意识不强,白色垃圾在河面上随处可见;现在河水清澈见底,就像一面镜子。”
正在这时,巡河员谢仕林忙着巡查河道,只见他用长杆网兜将河里的垃圾捞了出来。“瞧!昨天下过雨,河里有少量垃圾,不及时清理,将会污染下游河道。”谢仕林一边说着,一边点开手机上的“智慧河长”管理软件,先获取当前的位置进行定位,然后再拍照,将拍好的照片传至平台。
“智慧河长”管理平台是福泉市落实河长制的创新之举,借助互联网信息手段,形成了政府与公众合力治水、线上与线下互动治水的局面。
同时,福泉市通过“村村通”广播和入户走访的方式大力营造“护河治河、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深入中小学课堂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多方联动对朵郎坪村附近造成水质恶化的企业和生活污染源的分布状况进行调查摸底,科学制定整治规划和综合治理方案,开展了水污染防治、河道清理、环境整治等一系列行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阿里堡河:修复水生态 助清风美景长驻
“小小河流弯又弯,如今变成花绿山;感谢党的政策好,幸福生活享不完。”63岁的兰彩辉用山歌歌颂党的好政策。兰彩辉回忆,20世纪80年代,她刚嫁到阿里堡村时,村子都是稀泥巴路,每到汛期,河水都是黄色的,生活垃圾从河面顺流而下。她说:“自从河道治理后,我们村越来越美丽,跟城里头没差别喽!”
2016年开始,福泉市委、市政府联合水务等相关部门对阿里堡河沿岸企业实施了综合治理和总量控制,对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内的一些重点污染企业分别采取了关、停、并、转、限期治理等措施,有效减少污染源,实现达标排放。在阿里堡河治理工程中,保留原河流的自然形态,就地取材,采用生态缓坡,在坡面上植草。
同时,着眼于提高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积极采用投放鱼苗等办法进行水生态修复,打造水清鱼跃的生态河流面貌。
“放养鱼苗能够帮助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起到净化水质和直接控制水藻的作用,帮助保持河湖的生态保洁。”习祥洪说。经过治理,清澈的溪流中,不时可见小鱼游弋,在阳光的照射下,岸边栽种的睡莲、茭白等各种植物更显生机。
翁溪河:打造湿地公园 收获“生态红利”
福泉市坚持系统治理,结合城市建设,以“人水和谐”的理念,建起了一个个碧水怡人、山清水秀的湿地公园,让广大群众收获更多“生态红利”。
“治理翁溪河前,少数群众觉得把河岸做成湿地公园的方式不好,尤其要把自家的荒地拿出来建公园,东南街村的村民更不情愿。”福泉市牛场镇副镇长葛涛说。葛涛及东南街村委一班人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不懈努力终于换来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杂草丛生的河岸变成了自然生态、亲水休闲的湿地公园,村民对改变后的东南街村赞不绝口。“以前我们没有什么休闲场所,总是坐在家里看电视;现在大家都喜欢到河边散步、钓鱼。”村民夏晓棠说。
“林业局负责两岸绿化,交通局负责河堤道路硬底化建设,而我们则负责河道的清淤、加宽、加固等工作。”习祥洪介绍,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既提高了建设效率,也减轻了单个部门的资金负担。
近年来,福泉市全面落实河长责任,把每一条河流、每一宗项目的治理任务和治理后的管护责任分解落实到“区级河长”“镇级河长”身上,有效提高监督和管理效率,形成河流保护长效机制。
如今,翁溪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翩翩起舞的白鹭让福泉小城生态韵味十足。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19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