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4月18日讯(通讯员 李明)大地春回暖,水利备耕忙。连日来,甘肃临泽大地春潮涌动,管水人员忙着检修水闸启闭设施,广大农民群众自发深入田间渠道清理淤积,引水渠内河水正源源不断地流入库区……处处是春修水利的繁忙景象。
走进临泽县倪家镇下营村渠道清淤维修现场,村社干部和广大群众有的在用铁锹铲出水渠底部的淤泥和杂物,有的在用混凝土和浆砌石修复冲毁的渠坡,有的在给启闭机丝杆擦黄油。“这条水渠经过一年的运行,砂子、柴草沉积严重,个别地段渠坡受损,影响农田灌溉,开展春季渠道清淤维修,不仅可以确保农田适时灌溉,还可以改善渠道的生态环境。”正在组织群众清理渠道淤积的下营村村主任葛东说。
据临泽县倪家营水利管理所副所长肖虎介绍,有些灌溉渠道经过多年的运行,部分地段不同程度受损,渠坡裂缝、渠底冲刷严重、个别启闭设施闸门漏水等问题不但影响农田灌溉和输水安全,还会浪费水资源。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对输水渠道开展安全检查,并指导农民群众对渠道及启闭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可以确保水利设施在灌溉时充分发挥效益。
同样,在临泽县板桥镇昔喇干渠古城段,古城村党支部书记宋学虎正带领群众清理渠道内的淤积。广大群众将渠道内的杂草、淤泥、石块及废弃物清理出来,有效解决了灌溉渠道“最后一公里”难题。宋学虎告诉笔者:“古城村位于黑河北岸,现有耕地面积3860亩,全部为水浇地,以种植制种玉米、设施葡萄、特色蔬菜等农作物为主。昔喇干渠是确保村上农田正常灌溉的重要输水渠道,广大群众自觉参与渠道清淤维修,为农田灌溉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看着清理干净的渠道,我们感觉特别有幸福感。”
临泽县是河西走廊的农业生产大县,历来十分重视农业生产。渠道清淤维修是确保农田灌溉的重要举措,更是一项服务“三农”和贴近群众的民心工程。为确保渠道输水安全畅通,入春以来,临泽县把春季渠道清淤维修作为农田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制定了渠道清淤维修工作方案,并根据各灌区渠道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下达了渠道维修计划,全面开展春修春检及清淤维修工作,保证农田用水安全。
与此同时,临泽县狠抓水库蓄水工作,鹦鸽嘴、红山湾等12座水库相继开始蓄水。笔者在鹦鸽嘴水库看到,引水渠内祁连雪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库区内,管理站站长宋爱萍正在巡查输水渠道和水库输水闸。宋爱萍说:“在蓄水前我们就组织干部职工对水库大坝进行全面检查,对输水闸、泄洪闸等建筑物启闭设施进行维护保养,确保了水库安全蓄水。目前,水库已蓄水1350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加140多万立方米。”
据悉,目前临泽县已投入工日3000多个,检修水库12座,更换启闭设施40台,检修机电设备50套,清淤干支渠65公里,斗农毛渠820公里,维修各类渠系建筑物80多座,各水库蓄水3100多万立方米,为全县春耕生产和抗旱保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9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