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一年前,甘肃省临泽县五泉林场的机井管理员老柳还在挨家挨户的收取水资源费。就在今年8月,老柳再也不用深入用水户家中收费了。“以前,因未配套机井智能化计量设施,水量控制措施和量测水设施不完善,不但浪费水资源,收费也不方便。”老柳说,自从安装了计量设施,现在管理机井方便多了。
临泽县位于祁连山北麓、巴丹吉林沙漠南缘,2/3是沙漠、戈壁,水资源相对匮乏。这里是河西走廊商品粮基地的重点县区,现有灌溉面积57.81万亩,其中植种玉米30万亩,是一个典型的灌溉农业大县。如今,为了破解水资源紧缺难题发展现代农业,临泽县开展了农业水权水价综合改革,建立了以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健康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和水权体系,农业水权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精准发力 政府发挥引领作用
政府重视是水权水价改革取得实效的关键。近年来,临泽县委、政府坚持把水权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多次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水权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并成立了由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水务、发改、财政、国土、农业、环保等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水权水价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水权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夯实水权水价改革基础,临泽县制定出台《临泽县水权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意见》、《临泽县水权改革实施方案》和《临泽县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下发《临泽县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和《临泽县农业末级渠系水费收缴管理办法》两个配套性文件,为全面推进水权水价综合改革提供了政策支撑。
与此同时,临泽县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水权水价综合改革相关政策文件,水利部门利用农闲时机深入镇、村、社,宣传讲解水权水价改革政策、重要意义和目标任务,为全面推进水权水价综合改革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得益于临泽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该县上下总动员,落实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水权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县政府相关部门及各镇政府密切配合,全县水权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有序推进。
据了解,为深入推进水权水价改革工作,临泽县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编制完成了《临泽县2018-2020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计划投资5327万元,架设智能化地下水计量设施1174套、地表水水泵站计量设施 180套、地表水斗口计量设施780套,规范建设农民用水者协会64个,配套移动式测流装置 80 套,衬砌末级渠系60公里,更新改造计量设施400套。
明晰水权 协会发挥主导作用
几年前,临泽县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用水矛盾突出,水利工程重建轻管,一直是制约临泽水利改革发展的一大难题。
水权水价综合改革重要的是解决水权问题。在推进水权水价改革工作中,临泽县按照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实行“水管单位+用水者协会+用水户”的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建立用水者协会76个,用水小组795个,登记用水户33000多户,并发放水权证,将斗渠以下水资源经营管理权交给用水户。
临泽县节水办主任张兆新介绍,临泽县合理界定农业、生活、工业和生态等用水定额指标,相继出台了水票制灌溉管理、水权交易、水事协商等多项实施细则,各用水者协会通过整章建制、配备办公设备、落实运行经费等措施,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增强了协会处理水事纠纷、参与水利工程建管等能力,以前水利设施重建轻管、产权不清、维护和管养缺失等状况逐渐得到了解决。
“水权证的发放,增强了用水、管水工作的透明度,遏止了水费计收中的搭车收费现象,规范了用水户行为,减少了水事纠纷的发生。”临泽县新华镇宣威村用水者协会会长刘吉锋说,每年村里遇到农田用水高峰期,用水者协会都会召集会员代表,统筹安排用水情况,并将用水量、水价等进行公示,让老百姓心里有本明白账,农户就像吃了“定心丸”,用水再也不用愁了。
走进临泽县新华镇水权交易中心,灌区管理制度及农田、生态、生活等用水标准一目了然。正在前来交纳水资源费的刘吉锋谈起用水,他感慨万千:“过去灌区配置是“浇大锅水,收大伙水费”平均摊收,管理十分粗放,渠道溢水、大水漫灌等现象比比皆是,也无人心疼。如今,村上有了农民用水者协会,到了灌溉时节,协会就将全年的水量按作物灌溉定额分解到各用水户和各灌溉轮次,确保了水资源高效合理利用。
初始水权制度、水资源分配制度、分类水价制度、水事协商制度……一项项制度的建立,正在改变着临泽的用水现状,也让临泽的用水更加规范。
计量无忧 项目发挥支撑作用
对临泽县板桥镇西柳村的机井管理员史渊来说,今年显得尤为忙碌。配合县水利建设管理站安装智能化地下水计量设备,养护配套设施,成了史渊的又第一重要任务。
据了解,临泽县现有农田灌溉机电井1614眼,长期以来,因计量设施不完善,浪费水资源的问题比较严重,日益突出的水资源短缺矛盾已成为制约临泽县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据临泽县水务局水资办副主任李吉超介绍:“临泽县地下水精准计量和管控措施不完善,农业灌溉用水大水漫灌的现象屡见不鲜,农民用水行为也很难被约束,造成了水资源很大的浪费。”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农业节水工作的“牛鼻子”,而水资源精准计量管理是农业水价改革的首要环节。临泽县为此投资630万元,安装智能化地下水计量设备440 套、智能化管理系统 1套,建成水权交易分中心7处,并采用“一井一表一卡”的管理方法,实现了地下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和高效利用。
笔者看到,在临泽田间地头的机井上,都装上了“水表”——智能化计量控制设施,刷卡才能用水。“临泽县农业灌溉采取定额管理,农户用水的同时远程系统就可以实现精准计量,过量用水将加收水费。2017年,临泽县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为470 公斤/亩,亩均用水 775立方米;今年项目实施后,受益区粮食生产综合能力预计将达到 520 多公斤/亩,亩均节水 90多立方米,可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效。”李吉超说。
临泽县为机电井安装了智能计量设施,用IC卡计量系统控制地下水用量,用水户只需在控制箱上刷卡,计量设备就会自动将用户每次灌溉的用水时间、用水量等数据传回控制平台。“在机井取水口安装超声波水表+智能化计量控制终端的方式进行水量监控,不仅方便了用水管理,还提升了管理水平。”史渊笑道。
补齐短板 水价发挥杠杆作用
“过去,我们执行的水价标准为每立方米0.1 元,低于运行成本,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投入和物价水平的提高,供水成本不断增加,导致水管单位运行管理困难,水利工程维修改造资金不足,水资源不能实现优化配置。”谈起水价改革前的困局,李吉超如是说。
自2016年以来,临泽县充分发挥水价杠杆作用,根据用水定额、供水成本、用水户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测算供水价格。经物价部门监审,临泽县河水灌区基本水价每年每亩2元,井灌区基本水价每年每亩4元;计量水价每立方米由0.1 元调整为 0.238 元。为兼顾社会承受能力,采取“一次作价、分步到位”的执行办法,水价调整分两步到位,2017 年调整为 0.168 元,2020年调整到 0.235 元。
据张兆新介绍,临泽县通过水价杠杆调节,切实规范了用水秩序,提高了全社会的节水意识,缓解了水资源紧缺矛盾。目前,全县渠系水利用系数由3年前的0.5提高至0.75以上,2018 年地下水开采量比2017年下降 29%,节水成效明显。
临泽县通过水权水价综合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建立了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体制机制创新的农业水权水价形成机制,水利工程逐步进入良性运行轨道,水资源配置更趋合理高效,节水、护水已从政府主导变成了百姓的自觉行动。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