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金芳 特约记者 陈文进
“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藏族群众住上了新楼房,吃上了自来水,走上了水泥路”自从从深山搬迁到松山镇德吉新村,藏族群众惠玉珠对眼前这个漂亮的新家园很满意。
德吉新村是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实施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工程中新建的移民安置区,目前已有8个乡镇51个村的3907名高深山区农牧民喜迁新居。
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甘肃省中部,祁连山东端,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水源补给区,但同时也是国家确定的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为了加快藏区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和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步伐,近年来天祝县立足实际,先后建成76个生态移民搬迁安置点,累计搬迁移民15708户64552人。
脱贫攻坚,水利先行。为了让搬迁群众“搬的来、稳得住、能脱贫、快致富”,天祝县从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安全饮水和农业生产用水入手,在省市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启动实施了总投资4.17亿元的小康供水工程。工程在天祝县金强河上游新建引水枢纽1处,修建梯级泵站3座、146万立方米注入式水库1座、自来水净化厂1座,埋设提水管道19.9千米、灌溉管道44.2千米、人畜饮水供水管道70.4千米。
有了充足的水资源保证,县上还在德吉新村配套建设了南阳山优质香菇规模栽培科技示范基地和规模化养殖场,为村里的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的后续产业支持。
“以前居住的中大沟村出门就是山,群众吃水全靠村上的一口井,水量水质没有保障,同时也很不方便”惠玉珠告诉记者:“现在吃水用水很方便,家里也购置了洗衣机、热水器和小锅炉。”如今的德吉新村,配套的道路、路灯、社区服务等设施一应俱全,一幢幢藏式风格的楼房宽敞整洁。惠玉珠说:“搬迁到新农村后,生活条件明显提高了,小孩读书也方便了,儿子也放心外出务工了。”
正在南阳山优质香菇规模栽培科技示范基地务工的德吉新村副主任郝金学说:“有了配套的供水设施,基地的香菇产业发展很红火,村上的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务工赚钱。”据松山镇镇长张学俊介绍,目前镇上每年从金强河向南阳山片区引水3080万立方米,在保证搬迁群众饮水安全的同时,还解决了10万亩设施农业灌溉用水5.7万亩饲草地灌溉用水。同时,还能保证农畜产品和饲草料加工用水,有效解决了南阳山片区水资源短缺的“瓶颈问题”。
天祝县县委书记张发基说:“天祝县异地搬迁生态移民工作在加快藏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同时,既减轻了人畜对林草植被的破坏,又增强了水源涵养林区气候调节功能和地下水源的保障功能,真正是一项深入民心的惠民工程。”
站在德吉新村宽阔的道路上,眼前充满希望的大地与巍巍祁连汇成一线,在绿水青山的德吉新村里,朴实的群众正在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着藏区美好幸福新生活。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