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廖中顺
在这场规模空前的抗疫队伍里面,有一对夫妻格外抢眼。他们不知疲倦地穿梭于小区街巷、楼栋;他们肩并肩战斗、心贴心服务,用温情荡涤阴霾,用坚韧护佑人民。他们就是重庆市开州区水利局下沉支援文峰街道中原社区的干部李国林和吴巧玲。
迅速响应 就地支援
“开州是我的第二故乡。”李国林说,“自从踏上开州这块热土,我就深深地爱上了它!”
“80后”的李国林和吴巧玲,是甘肃兰州人。2012年,大学毕业后,他们通过人才引进来到重庆开州区水利局工作。
10年来,在同事的关心帮助和个人努力下,他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了区水利局的业务骨干。
“按照区委统一部署和要求,请水利人就近就地到社区报到,参加所在地的疫情防控工作。”11月16日一大早,区水利局工作群发出倡议。
“女儿,爸爸妈妈有紧急任务,你在家里要好好吃饭、按时学习,照顾好自己,听奶奶话啊!”作为党员,李国林和吴巧玲毫不犹豫、双双出战。
“你们早点回来哟!”5岁的女儿依依不舍地与父母亲挥手告别。
李国林和吴巧玲一路小跑,赶到文峰街道中原社区服务中心,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到。
“书记,我们是区水利局干部,今天来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一切听从你们安排!”
不畏艰辛 脚踏实地
根据防控需要,李国林和吴巧玲主动认领金科财富中心小区约800余户居民的通行证发放任务。
小区紧急封控,居民一时有些慌乱,必须尽快将通行证发到居民手中,稳住情绪。为避免排队领取引发聚集风险,夫妻俩想到了一个“苦办法”:挨家挨户登门造访,把通行证送到家。
夫妻俩从顶楼往下走,挨家挨户地敲门、登记。在发放通行证的同时,还一再叮嘱居民非必要不出门,并耐心宣讲防疫知识……
为了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夫妻俩选择走消防通道不坐电梯。吴巧玲说:“楼道里来回转悠,感觉头也转晕了,脚也酸了。”他们顾不上休息,只想着早点把通行证送到家家户户。
通行证发完,夫妻俩便投入到小区核酸检测工作中。第一次穿上密不透气的防护服,浑身不自在。李国林拿着大喇叭,吴巧玲手持体温枪,俩人目送着来来去去的人流,丝毫不敢懈怠。
保持1米间距、打开渝康码、戴好口罩……“这样连续六七个小时,不断重复着提醒,嗓子都沙哑了。”李国林说,“但志愿服务,就要脚踏实地!”
通宵达旦 守护万家灯火
“我是社区工作人员,你这几天的工作情况我们都看在眼里,我们认为你能干事、会干事、会组织,我们想请你担任金科财富中心小区志愿小组组长,以便协助我们更好的工作。”到社区工作的第三天,李国林接到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与重托。
考虑再三的李国林还是谢绝了社区的请求:“不是我不愿意挑重担,是我自己能力不足,尤其是基层工作能力比较欠缺,你们另找他人吧。”
“作为志愿者,我更希望到条件艰苦的岗位工作。”夫妻俩向社区表明态度。
社区统筹后,便将他们安排到中原社区自建房四号院。当天,这里就确诊了一例阳性病例。由于这里条件较差,人员复杂,老幼居民较多,问题多、困难多。在这里工作,意味着要“全天候”“连轴转”。
夫妻俩没有被困难吓退。他们第一时间来到自建房四号院报到上岗,主动担当夜班值守工作。
当晚,四号院便排查出有密接人员,李国林立即引导联系集中隔离管控。到了后半夜最难熬的时段,气温急剧下降,他们一边互相鼓励,一边四处走动抵御困倦和寒冷。不知不觉,天边已现鱼肚白。
“看样子你昨天晚上守了个大夜哦!”一大早,同事看到李国林凌晨四点还在和警察一起处理事务的微信后,才知道他熬了一个通宵。
新的一天,夫妻投入新的战斗。他们来不及休息,继续与公安干警、社区干部一道,到确诊病例的楼栋单元,进行一对一无接触志愿服务及人员管控工作。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2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