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3月16日讯
(特约记者 廖中顺)3
月14日一大早,重庆市开州区种粮大户李小军连忙将提灌站房门打开,启动发动机、连接好抽水泵,一会儿,“哗哗哗”的流水声响彻田园,一路欢歌流向渠道。小李高兴地说:“感谢水务局支持改造了提灌设备,整修了渠道,让我们种粮更有信心。”
近几年,开州区先后投资近1000万元对临江、大进、赵家等电灌站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修复了岳溪、温泉、南门、赵家等主干渠,恢复灌溉面积达2万多亩。
作为全国重点产粮区,重庆市开州区每年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府投入超过1亿元以上,重点加大水库除险加固、山坪塘整治、水毁设施修复和灌区渠系配套。同时,针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实行不同的管理模式,落实不同的责任主体,建立政府补助、受益群众参与的多种管护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落实156座小型水库管理人员,按照“谁受益、谁履责、谁管护”的原则落实了1万多口山坪塘的建管责任,把能蓄水、蓄足水、“水可到田”作为冬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主攻方向,真正使水利成为春耕生产的先行军。
“我现在已经流转了600多亩土地,每年的净收入至少也有10多20万元。”作为家族第三代“农耕”继承人,年仅20多岁的李小军,从一名打工仔一跃而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种粮大户。李小军感慨自信地说:“国家不断加大水利设施投入,种粮基本能旱涝保收,何乐而不为呢!”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7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