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浙江省海宁市把水环境治理列为“一号工程”,率先推行“河长制”,以洛塘河治理为重点,打造出“一步一景”生态绿道,建成了海宁市“五水共治”示范河道。目前,海宁市河道水质已稳步提升到Ⅳ类。
海宁市突出治污先行,实行水岸同治。自2011年起,该市启动了洛塘河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先后实施了污水截污纳管、落后产能淘汰、养殖退养转产、河道清淤疏浚等综合措施。海宁市从2014年开始实施河道禁航,改造航道,全面维护治理成果,共腾退河道两岸工业企业41家,拆迁(拆违)农房400余户,关停养殖户12家,封堵排污口105只;投资8900万元实施洛塘河禁航,改造绕行航道49.13公里,由穿城河改为绕城河,实现市区禁航、全面控源截污目标。
在有效截污的基础上,海宁市推进实施了防洪工程及支流治理提升工程,以大河治理带动小河整治,以支河整治促大河水质改善,实施对洛塘河及其周边支流疏浚共计34.6公里,新建加固护岸(含生态河道)15.3公里,种植水生植物2.3万平方米。沿河建成了巫师桥港、管泾港、横港等一批生态示范河道,使水面积、绿化面积增加,有效提升了河道水质,改善了水环境。
营造人水共处、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海宁市实施了生态绿道建设工程。截至2016年1月底,整个工程全部完工,完成投资约3亿元。共建成生态绿(步)道39.63公里,绿化面积45.2万平方米,穿插建设亲水平台12座,张拉膜亭1座,景墙、景观亭23座,桥梁15座,木栈道2100米。14公里的洛塘河绿道将全部打通,两岸成为“一步一景”的风景带。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16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