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萌 通讯员 朱岳明
将生态理念融入河道整治的全过程,浙江省桐乡市重规划,重整体,治污修复两手抓,围绕“五水共治”“万里清水河道”建设目标,正在把河道全力打造为绿色河道、生态河道、景观河道、旅游通道。
在河道整治的规划阶段,桐乡在方案编制、项目选址和治理措施等方面均融入生态治水理念,做到因地制宜,人水和谐。
在方案编制中,桐乡突出“三个原则”,即全面统筹、分别推进、综合治理。做到规划编制与镇(村)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协调,与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区域水利专业规划相衔接,统筹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关系。根据河道的功能和等级,桐乡选择不同的整治模式,对防洪骨干及重要水系连通河道整段整条推进,对农村小河小浜治理则集中连片、整镇整村推进。此外,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河网水系特点以及河道现状,桐乡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治理措施,并结合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修复,进行综合治理。
而在项目选址上,桐乡坚持“三个集聚”,向新农村、新社区、中心村区域集聚,向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集聚,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集聚,使河道在满足防洪、排涝、灌溉、通航、供水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发展,向绿色河道、生态河道、景观河道、旅游通道转变。在选择治理措施上,桐乡坚持“四个多”,即多用生态技术,多种树,多沟通水系,多建亲水工程,打造“千里绿色堤防”,突显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
“河道治理既要确保防洪排涝等基本功能,又要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展现河道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人文属性。”桐乡市水利局局长张雪根说。在乌镇,小桥流水,轻舟涟漪,江南水乡处处皆景;在石门镇,拓印着丰子恺漫画的石桥、凉亭、栏杆等亲水设施,静静讲述过去的故事;在市区老新板桥港,本已破旧不堪、基本丧失通行能力的魏婆桥得到彻底整修,古桥焕发新生机……桐乡全力建设生态河道,坚持护岸多元化、河道景观化、彰显水文化,采取纯植物护岸、乱石护岸、木桩护岸等多种形式,增加岸坡的“柔性”感觉,并做到工程建设与桐乡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相融合。
此外,针对河道治理中出现的堤防土地权属、建后管护等问题,桐乡大胆尝试,积极创新,开创了具有桐乡特色的河道生态建设模式。张雪根说:“水是流动的,要水岸同治,更要上下游联治。”桐乡市2013年与嘉兴市秀洲区建立了嘉兴市首个县域交界区域联动治水工作机制,桐乡、南浔2014年4月建立起浙江省首个跨地市交界区域水环境联治联席工作机制。目前,桐乡与所有交界区域的联治联席工作机制已全部建立,形成了联动一体化、联防责任化、联治高效化、联商常态化的跨区域治水模式,构建“上游下游一盘棋”的水环境整治大格局。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15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