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讯 (通讯员
马田园 郑舒月)近日,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首座“碳中和”自来水厂——梅州市丰顺县大罗水厂完成技术升级,以“清洁能源+智慧管控”的全新模式投产,实现水厂二氧化碳零排放,优质服务32.5万丰顺百姓,同时为水务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创新引领与示范。
大罗水厂作为广东省重点工程——丰顺县新区供水工程的核心建设内容,综合总投资6.79亿元、供水规模每日14.26万吨,服务覆盖汤坑、汤西等6镇(场),重点为丰顺县32.5万人口提供长期、稳定、安全的优质水。
“当前水务项目的主要碳排放来源在于电力消耗。粤海水务锚定‘碳中和’目标,打出清洁能源‘绿能输入’与处理工艺‘降碳输出’的‘组合拳’,确保‘降耗不降效’,努力实现民生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全面提升。”据粤海水务丰顺新区供水工程项目指挥部总指挥李洪昱介绍,在大罗水厂设计之初,通过优选水厂位置,充分利用水源水库正常蓄水位至混合池设计水位间约40米高差进行水力发电,以清洁可再生能源实现厂区办公生活用电全覆盖。
同时,粤海水务充分利用大罗水厂厂区建筑物房顶及池体面积较大的优势条件,在保障安全高效生产的基础上,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实现水厂生产区用电全覆盖,每年可节省电耗43.17万千瓦时,并可输出绿电13.01万千瓦时。建设中,部分光伏设备的铺设采用了“门式刚架屋面加盖”方式,集约化利用水池上方近2000平方米的空间面积,在节约场地的同时对水池形成有效遮挡,可抑制池内水体藻类生长,既保障了水质安全又改善了池上作业环境。
依托于全国先行起步的“智慧水务”高新运管体系,粤海水务在大罗水厂建设中采取“新能源集控+生产自动化”模式,积极打造生产智能化、管理数字化、安防智慧化的“智慧水厂”,通过多重“智慧管控”大力推动降碳提效。
粤海水务助力“双碳”、加速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积极举措在广东、海南、江苏等全国8省实施的粤海水务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目前也在全速推进中。项目建成后,预估年均发电量超过7000万千瓦时,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达近8万吨。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3年4月7日